2023年全国食品工业营收9万亿元

2024-03-28作者:张卫来源:中国食品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近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发布了2023年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食品工业(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总营收90052.4亿元,以占全国工业4.8%的资产,创造了6.7%的营业收入,完成了8.0%的利润总额,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是开始从量的累积走向质的优化。

农副产品加工业营收达60%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增加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不含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2%,增速同比收窄1.7个百分点,比全部工业低3.4个百分点。全年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

分阶段看,一季度增速0.1%,上半年0.5%,前三季度0.8%,全年1.2%,呈逐步走高态势。全年最高点在9月份3.1%,第4季度开始逐月放缓。

分大类行业来看,2023年,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60.0%、22.6%。食品制造业分别占22.8%、27.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的17.2%、50.4%。同比营业收入占比变化不大,从利润占比来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占比继续扩大,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继续下降,食品制造业变化不大。

从发展速度层面看,2023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1%、2.5%、7.4%;3个行业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1%、4.2%、8.5%,均比上年有所下降。

 山东省营收依然最高 中西部地区逐渐崛起

从食品工业区域分布来看,近几年营业收入经常进入前10的省有山东、四川、广东、河南、福建、湖北、江苏、湖南、河北、浙江、安徽等,以中、东部地区为主。2021、2022年山东省营业收入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高。2021年山东省主营业务收入达10189.1亿元,同比增长16.4%,2022年11852.5亿元,同比增长10.5%,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中东部地区食品工业相对比较发达,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不断推出。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各地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地区,把食品工业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独有的农产品原料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2023年进出口食品达2万亿元 粮食、大豆和肉类是主要进口食品

在进出口方面,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出口食品2.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0%。其中,出口5382.3亿元,同比增长5.9%;进口14629.8亿元,同比增长6.1%;进出口增长水平同比均有回落,贸易逆差9247.5亿元。

就进出口产品种类看,食用水产品、蔬菜及食用菌和干鲜瓜果及坚果为主要出口食品;粮食、大豆、肉类(包括杂碎)是主要进口食品。

 行业面临多重难题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最后指出,这些年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以中美关系为主线,开展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等,使得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波及到食品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行业增速放缓、效益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等现象。

从企业供应链来看,原料、包装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幅度过高、过快。豆油、棕榈油、面粉、白糖等原料,PET、纸箱、金属罐等包材,以及交通物流费用上涨幅度较大,有些甚至是翻倍增长。原料、包材、物流成本上涨了,但为维护稳定,食品销售价格上调空间极为有限,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企业对目前市场的形容是“滞涨”,消费增长停滞,原料价格上涨。由于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增长,利润空间缩小,很多企业出现了招工难。不少年轻人宁肯送外卖也不愿意到工厂工作。

从地方营商环境来看,地方营商环境从松到紧,从原来“放水养鱼”,到现在对企业“盯”得很紧。企业家的冲劲儿、干劲儿、发展信心与几年前相比明显下降。食品工业98%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是通过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让企业有信心、有预期,敢于放开手脚做好企业。

从金融投资来看,食品工业是传统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但普遍存在中小食品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亟待加大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向食品工业的力度,加快研究出台或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供给,鼓励创新食品工业产业金融服务模式,提高社会资本进入食品工业的积极性。

从区域食品产业发展来看,近两年来,各地都把农食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抓手,但很多地方并没有对本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适配性以及市场进行深入研究,盲目强力抓招商引资,产业、企业和产品同质化状况堪忧。

从食品监管政策来看,不少企业反映,目前的监管办法是一家企业一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两次抽检不合格就吊销生产许可证。而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都是多品类生产,一个品类或一个批次出现问题,整个许可证即被吊销,对企业影响很大。另外,目前我国对新食品原料的审批相对慎重,存在周期较长、获批品种偏少的问题,不利于食品产品的创新。

从供给侧来看,食品产业结构性改革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产业格局总体上仍偏小、弱、散。主要表现为,一是同质化产能过剩,产业园区重复建设情况突出;二是精深加工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高品质食品有效供给滞后市场需求;三是高端配料和高端装备自主创新力不足,食品产业关键高端装备和安全快检装备仍然依赖进口;四是产业链融合不深入,大量食品产业停留在“简单制造”状态;五是标准体系滞后,现行食品标准体系存在部分标准滞后、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标准配套协调性较差。

从流通渠道来看,传统渠道销量大幅下降及新渠道、新业态给食品企业发展带来新挑战,目前进入渠道创新和多元化发展阶段。作为食品销售主通路的商超渠道销量不断下降,线上电商流量成本增加,以及新兴业态普遍以价格杠杠作为主要促销手段,给食品企业的销售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4年,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食品行业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食品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