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地理:惠东客家人的“酿春”

2025-03-13作者:方八另来源:中国食品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广东惠州

客家人的各种美食中,尤以酿菜最为出名,其中的酿苦瓜、酿豆腐和酿茄子,被称为“煎酿三宝”‌。我探访过无数的客家人村落和聚居区,也吃过无数种客家酿菜,唯独没有吃过有名的“酿春”,一度成为我的遗憾。

在惠东客家话里,人们常把鸭蛋称为“鸭春”。在曾经那个艰苦的年代,客家人在孩子过生日时总会加一道菜——酿鸭春,简称“酿春”,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疼爱。

2019年7月,我因工作机会再次来到惠州,终于如愿以偿地品尝到心心念念的“酿春”,并亲眼看到了它的制作方法。

当我点完菜坐着等菜期间,只见大家簇拥着往厨房方向走,我很纳闷。这时听见有人说:“厨师在表演酿春呢!”我一听瞬间来了兴致,因为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从没在现场看过。于是,我马上起身奔向后厨,到那一看,厨师已经完成了前半部分,现在正在做“灌春”,就是把做好的肉馅灌入碗里的鸭蛋中。

厨师的两只手配合得十分默契,先用一只手里的拨针按着碗里的鸭蛋,另一只手拿着拨针拨开鸭蛋的蛋清,扎一个筷子粗细的小孔,让蛋黄流出来。然后挑一坨肉馅塞进蛋清的小孔里,再轻轻挤压肉馅,让其“占据”流出蛋黄的位置,填满肉馅后松开拨针,蛋清又合起来,肉馅就流不出来了,“灌春”便完成了。看完厨师的现场表演,我不禁感叹其手艺之高。

当时同行的有一位导游,她是惠东客家人,见我对酿春的制作方法如此感兴趣,便给我详细介绍了她母亲做酿春的过程。

每次她母亲做酿春前,都会先去市场买一斤新鲜的猪肉,肥肉部分剔干净,剩下的瘦肉切片后先切丝再切细丁,如果肉还是不够小的话,就再剁成肉泥。接下来便是调馅的部分,先调好湿芡粉,放入剁好的肉泥中,接着加入生抽、糖、胡椒粉搅拌均匀。

她母亲做酿春时一般选择鸭蛋,主要是因为鸭蛋的蛋白很脆,与猪肉搭配在一起,两种味道可以相互渗透,更加鲜美、甘甜、爽口。

“灌春”完成后,就剩最后一步——煮春。水烧开后,要把灌好的“春”一个一个放进去,这样就不会粘在一起。等“春”从开水里浮起来,再下泡好的粉丝,一起煮两三分钟即可出锅。

据导游介绍,家里人过寿时吃“春”有一些讲究。煮好之后,家里每个人都得来上一碗,意思是“一家人共享福寿绵长”。而且,每个碗中得有两个“春”,还必须带上汤和粉丝,意思是“福寿双倍”。

闲聊过后,我期盼已久的酿春终于上桌了。只见酿春盛在一个硕大的土钵里,有着浓浓的乡野之气,里面的每个酿春都圆鼓鼓的。我迫不及待地往碗里盛了一个,着急地用筷子去夹,怎奈蛋白太滑,很难夹起来,我便只好将筷子插进去,挑起来吃。我先从制作时扎的小孔那里吸了一口汤汁,除了有汤的味道,还有肉的鲜味,再咬上一口,一开始是鲜味和咸味,接着是鲜甜味,让人满口生津。

自从那次吃过“酿春”后,我时不时就想再吃上一次,对它的思念更深、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