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食”刻:猪头肉香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高,猪头肉这种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可在我小的时候,它却是让我念念不忘的美味。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猪头肉并非时常能吃到,只有在逢年过节时,家里人才会做上一回。父亲将一个白胖胖的大猪头买回家后,爷爷便开始打理。他拿出铁棍、刮刀、镊子等,又是烫,又是刮,又是拔,直到把那布满长短细毛的猪头打理得干干净净。然后,爷爷将打理好的猪头放入清水锅中,放齐葱、姜、酒、盐后
2025-10-27
记忆“食”刻:猪头肉香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高,猪头肉这种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可在我小的时候,它却是让我念念不忘的美味。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猪头肉并非时常能吃到,只有在逢年过节时,家里人才会做上一回。父亲将一个白胖胖的大猪头买回家后,爷爷便开始打理。他拿出铁棍、刮刀、镊子等,又是烫,又是刮,又是拔,直到把那布满长短细毛的猪头打理得干干净净。然后,爷爷将打理好的猪头放入清水锅中,放齐葱、姜、酒、盐后
2025-10-27
美食地理:烟火深处话茼蒿
安徽正阳关江淮腹地、淮河之滨,有一古镇名曰“正阳关”。这里曾是“七十二水归正阳”的黄金水道,舟楫往来间、桨声灯影里,藏着一味让时光都慢下来的草木清香——正阳关茼蒿。提及正阳关茼蒿,人们便会想起它那独特的清香,那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岁月的沉淀。茼蒿并非珍馐美味,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既不像白菜那样平淡无奇,也不似菠菜那般青翠欲滴。它的叶片细长、色泽深绿,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这种香味既不浓烈也不张扬
2025-10-16
美食地理:蜀味酸菜鱼
“老坛酸菜本家常,鲜嫩鱼儿水底藏。妙手烹来麻辣鲜,金汤翻滚溢芬芳。舌尖颤颤椒香绕,喉底回甘韵味长。若问川味何最绝,此肴一绝动八荒。”这首诗赞美的便是蜀地一道有名的美食——酸菜鱼。据当地人介绍,蜀地酸菜鱼源自长江渔民的日常生活。旧时,川江船工生活清苦,唯以鲜鱼果腹。为延长鱼肉保存时间,便将鱼与自家泡菜同煮,意外发现风味独特,于是就有了这道“酸菜鱼”。文人与酸菜鱼的缘分亦有趣味。抗战时期,老舍寓居重庆
2025-10-16
美食地理:新疆的馕
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风沙掠过龟裂的土地。一支驼队正缓缓西行,此起彼伏的驼铃声打破了寂静。旅人们的褡裢里装着的不是金银,而是几枚坚硬如戈壁石的圆饼——馕,每当指尖拂过粗粝、焦黄的表面,一种奇异的安稳便从掌心弥漫开来。他们掰开馕饼,那“咔”的一声脆响,竟似劈开了荒漠的孤寂,麦粒深藏的暖意与地火的魂魄,瞬间在舌尖绽放。馕的诞生关于馕的初生,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烈日熔金的某日
2025-10-16
饮食文化:烤串流行史
在徐州汉画像石馆内,一块出土于铜山区汉王镇的石头上清晰地刻画着一位汉代厨师,他一手持扇,一手握着俩肉串,正俯身在炉子上方聚精会神地烤制。他的旁边还有许多人,有人正用刀切肉,有人在整理食材,分工十分明确。这方被命名为《庖厨图》的画像石,生动记录了两千年前汉代人的烧烤场景。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人类与烧烤的渊源远比我们想象得久远。考古证据表明,迄今约60万年以前,北京猿人已经掌握用火烤制食物的技能。《
2025-09-28
记忆“食”刻:眉豆芬芳,母爱长长
我回到老家,少不了要去地里转一转、看一看。这个时节,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已淡出菜园,接替它们的便是眉豆。眉豆的学名叫扁豆,有的地方叫娥眉豆,我的家乡叫眉豆,因形似一轮轮弯月,酷似二八娇娘那微蹙的柳叶眉而得名。种植眉豆很简单,田边地角、房前屋后,或者是田坎边碗大的一抔土,挖个坑,丢几粒眉豆种子,用土覆上,若天旱浇上几瓢水,不几日就长出嫩嫩的幼芽。如果来得及,就给它立上几根树棍,搭成一个架,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