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美食地理:华容团子
2025-04-30
美食地理:重庆的美食诱惑
2025-04-30
食品产业破局发展,艺康创新助力全球食安新生态
2025-04-30
食品产业破局发展,艺康创新助力全球食安新生态
美食地理:湖北人的丰富“过早”
2025-03-13作者:罗文菲 李占明来源:中国食品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湖北
九省通衢、国之腹地,800年的楚风雅韵、1061千米长的滚滚长江,共同孕育了广袤的荆楚大地。悠远的历史和水系发达的江河,滋养出热爱生活的湖北人民以及独特的湖北饮食文化。倘若你问湖北人,最接地气的家乡美食是什么,充满市井烟火气的“过早”(湖北地区对吃早餐的俗称)定会榜上有名。
据传,湖北人的“过早”起源于码头文化,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武汉是一个重要的码头城市,码头上的工人们需要吃一顿饱饱的早餐来补充体力,于是早餐铺子逐渐兴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过早”已成为武汉及整个湖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武汉市还流传着一首《过早歌》:“洗口洗脸走出门,就慌倒(着急)去过早,过早的人真是不少,哎呀好热闹,早点的花样(品种)真是多得不晓得(不知道)吃么事(什么)好,有不要葱的要把(放)醋的有的要辣椒,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五芳斋的汤圆,面窝油饼豆浆和油条。”
湖北人对“过早”有一种执念,无论多忙、起得多晚,“过早”都不能省。那么,湖北人“过早”都吃什么呢?
热干面
夏天时,武汉的高温天持续时间较长,为防止湿面变质,当地人们便学会了在面条中加入食用碱,这就是热干面的前身——切面。清代《汉口竹枝词》中就有关于“切面”的记载:“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蔡明纬将其改良,形成了如今的热干面。后来,武汉热干面走出江城,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成为了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张亮眼名片。
糊汤米酒
吃热干面时,武汉人习惯搭配一碗香甜的糊汤米酒,这是一种糊汤和米酒的结合体。米酒用的是孝感米酒,以孝感本地的糯米为原料,用历史传承的蜂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白如玉液,清香袭人。传统糊汤米酒的制作是先将糯米粉揉至团状,再在米酒汤中切成小块,现在多以小糯米汤圆代替。糊汤米酒吃起来香甜、软糯,还有米酒香,可谓一道佳味。
除了糊汤米酒,用米酒和蛋花制成的蛋酒,也是一道风味独特的佐面小食。
糊汤粉
糊汤粉是众多“过早”美食中最独特的一种,它从来不会独自存在,一般商家会搭配卖油条,或者将店开在一家炸货店旁。糊汤粉的糊汤由两三寸长的鲜鲫鱼和淀粉熬制而成,再撒点胡椒和香葱。客人点餐后,商家先将米粉烫熟,然后下到糊汤中,最后再盛到碗里。夹起一筷子,每根粉上都挂着浓郁的糊汤,香味扑鼻。
油条是糊汤粉的标配。手工现炸的油条外面酥脆、内里蓬松,将其掐成寸段放进糊汤粉里,一下子就变得酥软了。将饱吸汤汁的油条放进嘴里,鲜香与酥软融为一体,吃起来妙不可言。
襄阳牛肉面
襄阳牛肉面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具有“一辣二麻三鲜”的风味特点,这是牛油、红油、辣椒以及多种香料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辣而不燥、麻而不木、鲜而不腻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襄阳牛肉面的灵魂在于其汤底,一般选用牛骨、牛肉和牛杂等优质食材,再配以各种香料,经过长时间的熬煮才能制成,色泽艳红,浓香四溢,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襄阳牛肉面里的切片牛肉选用优质黄牛肉,经精心腌制和卤制而成,肉质软烂、片片入味,既有嚼劲又容易消化。
土家族酱香饼
酱香饼原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特色小吃,因其价格实惠且方便携带,后来成为了许多武汉人的早餐首选。酱香饼的饼皮在一口特制的圆形大锅中炕成,烤制过程中需要使用一根特殊的长木棍帮助大饼“翻身”。
酱香饼最大的特点是其酱料,这也是酱香味的来源。酱料由盐、糖、榨菜、生姜、大蒜、鸡精、烧烤料、孜然粉、十三香、五香粉、香甜泡打粉、豆瓣酱和红油等30余种调料配制而成,具有咸、香、辣、甜多重口感。
在电影《人生大事》中,莫三妹带小文吃的第一顿饭是一碗热干面。对于湖北人而言,“过早”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是人生中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