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美食地理:华容团子
2025-04-30
美食地理:重庆的美食诱惑
2025-04-30
食品产业破局发展,艺康创新助力全球食安新生态
2025-04-30
食品产业破局发展,艺康创新助力全球食安新生态
国际著名食品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彦祥:成如容易却艰辛
2025-04-07作者:陈之秀来源:食品界杂志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在食品界,提起“高彦祥”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已发表学术论文470篇(其中SCI论文252篇、EI论文5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6件,出版著作8部,连续二年(2021年、2022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是国际顶尖的食品科学家。他长期致力于食品功能配料高效开发利用、健康饮品加工工艺和装备创新工作,构建了全面的食品功能因子递送体系和稳态化评价方法,创新了饮料无菌灌装技术并助力国产化装备支撑,突破农副产品绿色、高值化加工利用技术,带领团队系统地开展了功能配料和饮料加工的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研发、智能装备研制等工作,高效推进了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他有过怎样的艰辛历程。正像北宋文豪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所说的那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高彦祥说:“那时候很多人不愿意学食品工程,觉得没有科技含量,以为是做罐头的。”
1 奇崛的求学之路
1961年12月,高彦祥出生在河北省卢龙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因为学习成绩优异,1977年1月,他初中毕业被保送上了高中,就读于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母校——卢龙县中学。1977年底,全国恢复高考。通过五科竞赛,学校从原来高一的8个班里选拔出一个尖子班,高彦祥被选中,1979年高中毕业就参加了高考。
“我是从卢龙县中学考到天津科技大学(原天津轻工业学院)的。那时候全国只有两个轻工学院:一个是天津轻工学院;一个是无锡轻工学院。这两所学院都是培养食品工程人才的摇篮。”高彦祥说,他是学理科的,最喜欢数学,当时高考分数也高,却以一本的成绩报考了二本的天津轻工业学院,就是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工程专业。
本科时,高彦祥把四大化学(有机、无机、分析、物理化学)都学了,然后又学生物和微生物,加在一起是6门专业基础课。此外,还学了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电工、仪器仪表等工程专业课,为后来的专业课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彦祥本科快毕业时,学校开始招研究生。为此,他决定考研,继续深造。考研的过程虽然艰难,但他最终还是如愿以偿。
考上了研究生后,高彦祥师从著名的食品生物化学学家姚国雄教授。姚国雄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后来调到天津科技大学,从系主任当到校长。1986年,高彦祥研究生毕业后就留校当了老师。“我的导师一身正气,从不偏爱自己的学生,反而把有限的公派留学名额留给其他系、其他老师的学生。”高彦祥说。
在教学过程中,高彦祥还带着学生搞核桃露的研发,这是1989年。这个项目结束,他又开始用辣椒提取辣椒红,辣椒红可以做口红。
1992年,高彦祥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1岁的他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想,是继续在学校干下去,还是读博去提升自己。读博是出国,还是国内考博。
“国内考博,要不就考无锡轻院(现江南大学)食品工程,要不就考天津大学生物化工的博士。”高彦祥说,但他更想出国。毕竟,要想做好学术研究,走出去可以给自己更宽阔的视野以及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1993年,高彦祥得到了一个公派留学的机会,是以天津大学与匈牙利园艺与食品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形式。
1996年,高彦祥获得了匈牙利园艺与食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在匈牙利求学的三年时间,给高彦祥带来了深深的影响。他说:“一是我思考问题的视野更开阔了;二是搞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点,而应是一个面。食品领域的研究要和别的领域的技术相结合。”
2艰苦的奋斗之路
高彦祥在匈牙利主要从事超临界提取技术,采用的是二氧化碳提取法,而当时国内用的还是传统的溶剂提取技术。
高彦祥说:“我从匈牙利博士毕业后,回到了天津科技大学,学校没有相应的设备,无法开展相关的研究。再加上学校的工资不高,就产生了去企业发展的念头,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
此前,高彦祥曾与企业合作,开展过核桃露、辣椒红、牛磺酸强化奶粉等项目,而康师傅也正要从方便面拓展到饮料,于是他与康师傅联系,受到热烈欢迎,主要负责饮品研发。
1997年,高彦祥一边在学校教学,一边在康师傅领导一个团队,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开发了冰红茶、绿茶、果汁饮料等产品。
“一年之后,学校与企业两边工作时,学校给我提出了条件:要么调走,要么只能在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高彦祥说,经过慎重思考,他决定调走。但学校提出,他提副教授工作没满5年,回国博士工作也没满5年,要调走,需要赔偿5万元,否则,就不能调离。
康师傅为了得到这个人才,替高彦祥交了这笔赔偿金。1998年1月,高彦祥正式来到康师傅。直到2000年初,高彦祥调离康师傅,来到了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集团公司。
“我到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集团公司工作,原因很简单,就是想来北京发展,不想在天津了。”高彦祥说。
高彦祥刚来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集团公司时,这里的办公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差,连空调都没有。但是,公司特别重视他这个人才,提拔他做了副总裁,负责该公司研发、品保、工艺、设备和包材五个方面。
2001年9月,高彦祥又进入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任教。2002年,他晋升为教授。这时的他,又开始一边教学,一边服务企业,继续走产学研之路。
“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不久,我就开始带研究生。比如,2002年、2003年的研究生,我都是在‘汇源’带的。到了2005年,我带的那一批研究生马上就要转博士了,我的压力特别大,就开始着手弄实验室,找经费、申请项目,花了很多的精力。”高彦祥说,实验室的设备都是一流的。
高彦祥在任教的同时,继续在科研领域深耕,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项目。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2011年底他彻底离开“汇源”为止。
“2012年8月,正好有留学基金委的公派指标,我就去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做了访问学者半年。”高彦祥说,2013年2月,他回国后,又把重心放在了科研上,从“十一五”、“十二五”到“十三五”,做了许多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也出了好几本书。比如,《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基础》等。
3辛勤的育才之路
高彦祥重点研究植物源的活性成分的稳态和递送,力图让食品中的精华被人体很好地吸收,以提高生物利用率。同时,教书也教得十分认真,并且理论结合实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在读博士生王媛说:“高彦祥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要学以致用,做‘顶天立地’之才,‘天’指的科研基础理论研究,‘地’指将研究结果真正应用于实践之中。高老师还对我们提出了爱国爱党爱人民,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和强壮的身体的五点期望。”
高彦祥培养的5个博士生、2个硕士生品学兼优,连续7年都是北京市的优秀毕业生。2022年北京市优秀硕士毕业生李奇科,现赴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韦阳,现在是上海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
2017年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刘夫国,在高彦祥的悉心指导下,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参与多项研究课题,还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了十余篇SCI高质量论文。不仅如此,他还连续两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荣膺“五四”青年标兵,现在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杨凌食品工程创新中心副主任。
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陈帅,现任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副主任、学院教职工会组织委员。他清楚地记得,高彦祥老师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经常是出差回来第一时间召集学生开组会,给学生讲解学术研究思路和解惑答疑。有一次,高彦祥老师出差在高铁上也在思索科研思路,由于没有随身携带记录本,就将科研思路写在了高铁未开封使用的纸质小垃圾袋上,回来开组会时,这张小小的垃圾袋就成了他们科研思路的源泉。
陈帅说:“在学业上,高彦祥老师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鼓励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学术讨论中能够认真考虑学生的建议,尊重学生的意见,并给予中肯的指导,营造一种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在生活中,他对学生非常亲切和善,给学生的感觉外在像严父,内在如慈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一次,他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回来,给学生们带回来许多糕点,礼物虽小,但怎能不令学生感动!老师不仅学术水平高,而且能够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项目,实现科研产业化,利国利民,学生们无不由衷钦佩!每天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基本全年无休假,经常帮学生修改论文至深夜。在写项目书时,甚至会通宵达旦地工作,老师对工作的认真、勤勉和兢兢业业的精神非常令人钦佩!”
提起学生们对高彦祥的肯定和赞扬,他谦虚地说:“我没有任何头衔,只是默默无闻做学问,发表了200多篇英文论文、200多篇中文论文,加在一起有400多篇。我很满意,感觉自己没有虚度光阴,我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
本期人物:
高彦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匈牙利园艺与食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访问学者。中国轻工业健康饮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无菌加工技术与智能装备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协会天然提取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0余项。主讲研究生“食品风味专题”“食品添加剂专题”,本科生“食品添加剂”等课程。主编和参编教材及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
文章摘自《食品界》杂志2024年
第4期 总第129期19-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