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APPS | 益生菌酸奶全面回顾:营养调节、风味改善、健康益处和加工技术进步
2025-09-29
FSHW | 商业生产的凤尾鱼酱长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
2025-09-29
《食品科学》: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赵冰正高级工程师等:梯度升温与恒温杀菌工艺对自贡冷吃牛肉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2025-09-29
《食品科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唐晓波研究员、张厅副研究员等:不同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中美联合团队发现影响玉米粒重的基因
2020-06-08作者: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原标题:中美联合团队发现影响玉米粒重的基因
一个由华中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密苏里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美联合团队报告发现了影响玉米粒重的基因,该基因优化了光合作用,使得玉米产量得以提升。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植物生理学》杂志。
在玉米中,粒重是产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玉米在被人类不断驯化过程中,自然筛选出来的。
目前,许多与粒重相关的基因已通过突变分析得到鉴定。这些基因大多数参与细胞器的生物发生和功能维持,或其他基本细胞活动。然而,很少有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被克隆出来。所谓数量性状基因座,指的是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
在本研究中,联合团队发现了一个数量性状基因座qKW9,研究显示qKW9与玉米粒重相关。该数量性状基因座编码一个DYW基序五肽重复蛋白,并参与了叶绿体NADH脱氢酶样复合物亚单位ndhB的C-U编辑。
研究发现,在缺失数量性状基因座qkw9的情况下,则玉米叶绿体内部ndhB的C-U编辑也明显减少,并降低了光合作用,导致玉米灌浆期母体光合产物减少。
联合团队认为,数量性状基因座qKW9的这些特性,突显了其在优化光合作用方面的作用,并进而显示了其对玉米产量的重要性。
相关论文信息:DOI: https://doi.org/10.1104/pp.20.00374
(本文由“食品科学网”转载,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报 作者: 郑金武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