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APPS | 益生菌酸奶全面回顾:营养调节、风味改善、健康益处和加工技术进步
2025-09-29
FSHW | 商业生产的凤尾鱼酱长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
2025-09-29
《食品科学》: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赵冰正高级工程师等:梯度升温与恒温杀菌工艺对自贡冷吃牛肉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2025-09-29
《食品科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唐晓波研究员、张厅副研究员等:不同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食品专业面对面】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介绍
2021-10-12作者:来源:食品科学杂志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食品专业面对面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食品科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迄今,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食品科学得以快速发展。《食品科学》特开设“食品专业面对面”专栏,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内各个高校、科研院所的食品专业、优秀科研团队及其发展前景,今天介绍的是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天津农学院简介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现有15个学院(部),7个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为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作物学、兽医学和水产三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有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级特色学科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7个天津市级品牌专业。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专业生态群;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植根津沽大地办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全市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2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0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1支。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设有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等4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等50个省部级平台。此外,还建有产学研联合体94个,与11家企业联合共建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85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7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学校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以全面有责、全员尽责、全程担责为机制,以培养“思源”奋进、立志乡村振兴、知农爱农的天农学子为目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德国、乌克兰、菲律宾、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展望未来,天津农学院将继续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天农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内涵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水平农业大学的新征程。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简介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7月的食品科学系,2014年更名为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我校从1986年开始招收食品工程专业学生,是我国较早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农业院校之一。经过30余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都市型现代农业产后领域科技与人才需求的鲜明办学特色。学院紧紧依托和发挥学校传统农学学科的综合优势,以农产品加工与贮运技术、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营销、生物质转化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效益和保障食品安全为宗旨,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工程硕士点。与泰国塔亚武理皇家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适时启动首批本科生招生工作。全日制在校生800余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学校优势学科,“生物工程”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有“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农产品加工”市级教学团队2支。设有“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天津市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和“天津市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等研发机构和“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综合实验室7个,研究实验室12个和食品加工实训车间。与地方食品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12个。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系、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院建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有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5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硕士学位1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3人,天津市优秀教师2人,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2人,第三层次人才5人。近五年,各级科研课题16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32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420篇,其中SCI、EI检索112篇;申请专利319件。
0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与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安全卫生的学科。我校于1986年开始招收本专业学生,是我国较早招收本专业学生的农业院校之一,已毕业学生近2000名。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和“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型硕士点。201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目前,本专业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已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和学科梯队,2015年获批“天津市农产品加工工艺教学团队”。
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现代农业产后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依托和发挥我校涉农学科群的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实力和农学学科的传统优势,围绕着现代农业及产后领域,以“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营养与品质控制”为专业主线,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技术和工程化”为具体内容,加强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及升值转化中的集成应用教学环节,依托“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突出实践环节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研发能力和创新、创造、创业本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优势和就业适应能力。本专业建有食品加工生产实验实习车间,拥有畜产、水产、果蔬、粮油和发酵产品加工的中试生产设备和小型生产线。
培养目标
围绕学校服务现代都市型农业办学特色,本专业培养服务于天津及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适应食品工业发展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自然科学基础,较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核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开发、营销管理、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原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学、食品工艺学实验、畜产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水产食品工艺学和发酵食品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食品、卫生防疫、检验、科研院所、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科研、检验、管理和教学等相关工作。
02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或部分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改造环境的应用类专业。该专业于2002年开始在我校设立专业方向,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拥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硕博士学位13人,已形成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学科梯队。2017年获批校级“优势特色专业”,专业教学依托我院的天津市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利用专业实验室(微生物及基因工程实验)、微型生产线设备、各类生物反应器等教学科研条件,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教学成绩突出,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5%以上。
发展前景
生物工程是当前全世界科学领域中最活跃、最令人鼓舞的前沿学科之一,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不仅可以改善农业发展现状,调整工业发展产业结构,注重食品药品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可以通过蛋白质核酸检测技术、菌苗疫苗等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对攻克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类疾病难题发挥重要作用。
专业特色
该专业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及学校自身优势,以上游技术(基因重组、分子克隆、代谢调控等)为基础,以中下游技术(生物反应过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产品分离纯化等)为重点,应用传统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突出农业发酵工程优势,开展传统生物产品(如酒类、调味品类、乳品类等)、发酵食品及生物添加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发酵饲料)、生物肥料、生物能源及生物农药等方面的教学,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把握专业发展前景,强调生物分子技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围绕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依据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融合学校服务现代都市型农业办学特色,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本专业培养适应生物工程产业发展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兼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自然科学基础,较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生物产品制造流程、生物加工过程及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农业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代谢调控、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发酵食品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基础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实验、工业发酵分析、现代生物仪器分析、发酵工艺实验及专业科研训练、教学实习、多门工程类课程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在食品、生物医药、生物化工、农业生产、轻工、环保、能源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艺及装备研究)、生产管理、检测分析、检验检疫及市场营销等工作及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工作。
0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及与健康的关系,研究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原理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目前,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学位教师8人,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和学科梯队,依托“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天津市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2017年)。本专业实验室具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毛细管电泳仪等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检测的高级与常规仪器设备,以及食品加工生产实验实习设备条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批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2015年获批校级“责任教授”。
专业特色
本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在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和发挥我校农学学科的传统优势,开设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使学生们深入了解农产品生产环节与农产品(食品原料)质量和安全的关系,注重食品源头的安全控制;让学生熟练掌握食品从农田(牧场)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原理与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核心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力和就业适应力。
培养目标
围绕学校服务现代都市型农业办学特色,本专业培养服务于天津及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适应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自然科学基础,较系统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学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扎实的食品科学、营养与卫生学、安全检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食品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分析检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工艺学、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原料安全控制、食品毒理学、食品添加剂。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食品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及管理部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防疫机构、进出口检疫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区、餐饮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原辅料及食品的分析检验、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风险评估与安全评价、营养配餐指导及科学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