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APPS | 益生菌酸奶全面回顾:营养调节、风味改善、健康益处和加工技术进步
2025-09-29
FSHW | 商业生产的凤尾鱼酱长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
2025-09-29
《食品科学》: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赵冰正高级工程师等:梯度升温与恒温杀菌工艺对自贡冷吃牛肉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2025-09-29
《食品科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唐晓波研究员、张厅副研究员等:不同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新书推荐/《基于组学的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正式出版
2021-12-08作者:来源:食品科学杂志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随着食品掺假使假现象日益凸显,手段日趋复杂、多样、隐蔽,食品掺假使假与欺诈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全球性挑战,也是未来食品质量安全需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问题。对真伪鉴别、种类鉴定、品质评价、溯源检测、地理标识、原产地保护、标签符合等食品打假鉴伪技术的研究成为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研究的新热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食品打假鉴伪手段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经验判断到仪器检测,从生化分析到分子鉴别,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越来越高,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无损检测等基于组学的食品表征识别与鉴伪技术已成为解决食品掺假使假与欺诈问题的新一代技术手段。现在,《基于组学的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一书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陈颖团队于 2005 年率先提出了“食品属性表征与品质分子识别”概念,一直致力于食品属性表征与品质分子识别及溯源的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大宗食用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和高附加值食品,针对食品种类、品牌、产地、加工工艺、标签符合真伪鉴定及目标物真实性、纯度、新鲜度、掺兑物检测等核心问题,集成多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智能感官等组学手段,系统开展了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研究,提出了从定性判别到精准定量分析、从单物种单目标识别到多物种多目标多元高通量识别、从定向筛查到非靶标侦测、从多组分到全组分分析的现代食品真伪鉴别技术体系构建思路,带动全国食品真伪鉴别领域从无到有到强的深入研究。15年来,陈颖团队基于研究成果,于2008年、2015年和2021年先后出版了《现代食品分子检测鉴别技术》《食品真实属性表征分子识别技术》和《基于组学的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三部专著。
《基于组学的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梳理总结了近6年笔者团队的研究成果,可为食品领域科研人员、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读学生、管理人员及其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也可为公众全面了解我国食品真伪鉴别技术现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