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APPS | 益生菌酸奶全面回顾:营养调节、风味改善、健康益处和加工技术进步
2025-09-29
FSHW | 商业生产的凤尾鱼酱长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
2025-09-29
《食品科学》: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赵冰正高级工程师等:梯度升温与恒温杀菌工艺对自贡冷吃牛肉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2025-09-29
《食品科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唐晓波研究员、张厅副研究员等:不同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冷链食品“码上见”更要“马上见”
2020-11-23作者:来源:广州日报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原标题:冷链食品“码上见”更要“马上见”
日前,广州率先明确进口冷链食品须“四必检”,即每批必检,每件必检,每环节必检,涉疫产品、环境、接触人员必检,严防死守实现闭环管理。其他城市也出台相关措施,防范进口冷链食品安全风险。
严防进口冷链食品安全风险,对扎实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怎样才能落到实处,让市民放心?
让人眼见为实是关键。在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核酸检测力度不松懈的同时,充分公布检测情况。首先,像“疫情每日通报”一样公布权威检测情况,甚至达到“日更”“2小时内直报”的频次和力度。公布不仅要及时,还要详细、具体、全链条,最好市民能从公开信息中“锁定”自己购买的食品没有疫情风险。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商超设立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扫码专区,消费者也可以根据商家的信息公开程度对其打食品安全分。而且,既然是面向广大消费者,信息检索渠道应该畅通,查询操作不要太繁琐。此外,有关部门要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严防不正规渠道的散装冷链食品浑水摸鱼,防范溯源码变“乱码”。如此一来,市民对于消费的放心,才能既可“码上见”又能“马上见”。
公开透明是疫情稳定剂。在及时公开信息的同时还要充分做好解读,打通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最后一公里”。
(本文由“食品科学网”转载,文章来源于广州日报,刘冉冉。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