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饮食文化:烤串流行史
2025-09-28
饮食文化:烤串流行史
2025-09-28
记忆“食”刻:眉豆芬芳,母爱长长
2025-09-28
记忆“食”刻:眉豆芬芳,母爱长长
3D打印解决生产关键问题,我国培育肉产业化迈出一大步
2021-10-08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每年的肉品生产和消费数量巨大且增速迅猛,其中以肉类为代表的优质动物源性蛋白和以大豆为代表的优质植物源性蛋白都面临着巨大的供给空缺。因此,发展本国生物培育肉相关产业,防止其他国家在该领域对我国形成技术垄断,为保障我国未来肉品供应提供多样化选择,是未来食品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近日由科学技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中关村论坛上,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在论坛中展示的生物培育肉受到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生物培育肉又被称作培养肉、清洁肉等,是利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方式控制其快速增殖、定向分化并收集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肉类食品。而3D打印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在食品和营养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样式,满足个性化的需求。3D打印可以为培育肉生产的关键问题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调节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含量以及提供逼真的质感方面。论坛上,研究团队展示了生物材料混合细胞3D打印模型、可食用材料混合细胞3D打印模型、用于3D打印的细胞悬液、生物材料模拟物和自主研发的3D打印墨水,并现场展示和介绍了生物培育肉3D打印的过程。通过展品展示、3D打印、视频宣传,观众们直观了解到培育肉的生产基本流程,感受3D打印培育肉带来的科技魅力。
工业化生产不能一蹴而就 亟须加强产学研融合
为什么培育肉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工王守伟告诉记者,生物培育肉具有高效、环保、安全、可持续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养殖肉类无法满足人类快速增长的肉品需求的不足,代表着未来食品的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机构CE Delft在2021年最新的生命周期评估和技术经济评估分析,与传统的鸡肉、猪肉和牛肉生产相比较,生物培育肉可分别减少63%、72%和81%—95%的土地使用量,可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降低17%、52%和85%—92%。同时,因为整个生产过程是完全无菌的,生物培育肉还有效降低了有害病原体污染的风险,消除了对抗生素等传统兽药的需求,避免了除草剂等农残通过食物链进入肉品的可能。
“若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可再生能源,在10年内生物培育肉的生产成本将低于传统肉类且对环境影响更小。我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和肉类消费大国,亟须从国家层面推动生物培育肉的快速发展,减少传统养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提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王守伟如是说。从目前来看,随着生物培育肉概念的不断成熟,全球陆续成立了数量众多的生物培育肉相关初创企业。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89 家公司生产生物培育肉或为其价值链中的生产商提供服务,其中仅2019—2020年间,全球就有48 家企业涉足该领域,占总量的54%。另外,全球还有众多的非营利组织积极推动生物培育肉的发展,如The Good Food Institute、New Harvest等,这反映出全球生物培育肉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并被广泛看好。从2019年起,我国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在该领域也获得了多轮资金支持,由此加速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步伐。
制定阶梯性目标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形成“线”和“面”的突破 保障我国未来肉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