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饮食文化:烤串流行史
2025-09-28
饮食文化:烤串流行史
2025-09-28
记忆“食”刻:眉豆芬芳,母爱长长
2025-09-28
记忆“食”刻:眉豆芬芳,母爱长长
全国人大代表、陈卫院士:促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发展
2023-03-10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营养事关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重大民生工程。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慢性疾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的需求日益攀升,但相关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法规标准不完善、产业基础薄弱、产品制造技术及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带来了关于促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陈卫建议,完善法规标准建设,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升产业竞争力。
特医食品是指为特定生理或疾病状态下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2017年国务院发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明确要“实施临床营养干预”“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进一步研究完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细化产品分类,促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和生产。”陈卫表示,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成熟的特医食品产业,我国特医食品产业正处在上升期,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监管模式、社会认知能力、产业发展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完善法规标准建设,引导和促进特医食品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前沿技术研发的支持,构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对促进特医食品产业全面发展,提升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陈卫坦言,目前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法规标准仍需完善。从监管法规层面看,多种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尚未发布临床试验相关指导原则;对新型原料、创新型配方等技术创新项目的审评要求并不明确。从标准层面看,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等多种特医食品没有产品标准;已发布的特医食品产品标准,因为基本限定了产品类别,或限定了原辅料种类和营养成分含量,导致产品缺乏创新空间。
二是评审和监管程序有待优化。目前,特医食品产品注册平均需要1.5年—2年时间,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导致审评时间更长,企业错过产品最佳上市周期,影响产品研发和更新换代。
三是产业基础亟需夯实。我国特医食品产业目前还缺乏产品创制的基础研究数据,患者营养需求的基础数据多数参考国外数据或健康人群数据;国内生产企业研发、生产、检验能力和资金实力均显不足;在产品使用端,临床营养师数量严重不足,按照健康中国2030要求,要实现每1万人配备一名营养指导员,但目前我国每30万—40万人才共用1名营养师,直接影响特医食品的创制水平和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