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王钊教授:富脂饮食诱导巨噬细胞清除晶体萌芽降低原发性膀胱结石的发生

2023-06-01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报告标题

富脂饮食诱导巨噬细胞清除晶体萌芽降低原发性膀胱结石的发生

原发性膀胱结石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是原发性膀胱结石主要的患病人群。随着母乳喂养和乳制品摄入的增加,膀胱结石的发病率逐渐降低。以往研究者认为乳制品中的蛋白质是预防膀胱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乳制品中脂肪的作用被忽视了。本研究探究了饮食中脂肪与原发性膀胱结石形成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以期发现有效降低该病发生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我们首先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原发性膀胱结石小鼠模型,是目前诱导膀胱结石而不造成肾脏损伤的唯一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富脂、正常和贫脂饲料喂养小鼠(20周),结果显示,富脂饮食组小鼠的膀胱内没有结石,而正常和贫脂饮食组小鼠的膀胱结石发病率为100%,提示富脂饮食能够降低小鼠原发性膀胱结石的发生。进一步我们探讨了富脂饮食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发现富脂饮食组小鼠血清和尿液中检测到较高的脂肪酸水平,同时该组小鼠膀胱组织的微观结构正常,提示脂肪酸具有维持膀胱组织正常结构的作用;该组小鼠膀胱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化相关基因akap12和cxcl14表达量上调,提示巨噬细胞可能参与了膀胱结石形成的过程,而CXCL14和AKAP12蛋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向吞噬能力更强的M2型转化,促进巨噬细胞向结石晶核处迁移,诱使巨噬细胞吞噬结石形成初期晶芽,从而预防原发性膀胱结石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膳食脂肪对维持膀胱生理功能和预防原发性膀胱结石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上预防原发性膀胱结石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干预方法和应对策略。

专家介绍


王 钊 教授

清华大学药学院

王钊,医师/药学博士。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理学研究所主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双聘教授。先后在国内外分别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医学硕士学位、药学硕士学位和药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受聘于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任职助理教授。1998年作为引进人才从海外回国受聘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现生命科学学院)工作,2003年参与筹建并加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工作,2015年转入新成立的清华大学药学院工作至今。期间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小儿免疫学系和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做访问教授。多年来兼任日本国立岡山大学的海外特聘教授。曾参与创建多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并在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任董事会监事、独立董事多年。

王钊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助理。兼任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生物与医药装备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衰老生物学和药理学,尤其是衰老的分子细胞药理学以及药物干预衰老的机制研究,以及神经和代谢药理学以及中药现代化研究。主持(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0余篇。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多门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的机制、生物药学工程前沿、药理学、衰老生物学等。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监察员。(曾)任《Pharmazie》编委、《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编委、《Scientific Reports》编辑、《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食品科学》编委等,出版学术论著/译著多部,如《Aging and Aging-Related Diseases: Mechanisms and Interventions》、《生物衰老: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衰老生物学》、《长寿密码:来自科学前沿的健康长寿秘诀》等。王钊教授在衰老的机制研究、抗衰老策略和健康老龄化及养老方面都有着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造诣,尤其是在机体与脏器衰老、脑衰老/老年认知障碍(痴呆)、骨衰老/骨质疏松以及老年代谢紊乱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并发表了相关科学研究论文,连续十多年为国家973衰老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衰老的药物干预),并曾多次在国际相关学术会议上交流,在国家顶级的香山科学会议上讨论国家对衰老研究应有的认识和对策等,为国民健康和医疗及养老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