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孙培龙教授:真菌固态发酵农作物及其副产物获取新蛋白资源
2023-07-29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剧了贫困和饥饿等全球性问题。食物中的蛋白质作为人类营养的主要贡献者,其供应量不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传统动物蛋白的生产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如高温室气体排放、低土地利用率、以及红肉产品带来的健康隐患等,这些问题促使生产者去探索和开发传统动物蛋白的替代品,即通过真菌固态发酵(solid-state fermentation,SSF)生产菌类蛋白,为新型蛋白质提供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与液态发酵相比,固态发酵具有诸多优势,例如生产过程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染菌风险低等。随着固态发酵的发展,该技术已被提出可用于生产具有更高营养和功能价值的真菌蛋白质生物质。本报告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展示了真菌固态发酵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并对不同情况下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比较。同时,进一步讨论了作物及其副产品的蛋白质特征,以及真菌固态发酵对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生物可及性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该流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存在的局限性。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不但减轻了食品工业对环境的影响,还加速了食品工业与耕地的脱钩,并使高附加值作物的生产成为可能。总体而言,利用固态发酵技术对作物和其副产品进行真菌蛋白生物质的生产,是食品行业一个具有吸引力且前景广阔的新兴领域。
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
浙江工业大学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 院长
孙培龙,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院长等职,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创新团队食用菌行业创新团队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资源利用,主要从事大分子多糖的分离纯化、性质、功能及构效关系的研究,重点进行食用菌功能性提取物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国际发明专利3件,出版教材或专著6部,培养食品科学及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硕博士研究生16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