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金文刚副教授:大鲵分割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2023-08-04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迄今约有3.5亿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大鲵食用和药用价值极高,被誉为“水中活人参”。目前,大鲵人工养殖已在陕西汉中、湖南张家界、河南洛阳、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实现了产业化。随着子二代大鲵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商品鲵价格急剧下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出现了商品鲵严重滞销,大鲵分割及深加工产品开发日益成为大鲵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需求。研究人员已在大鲵肉营养分析、贮藏加工保鲜、硫酸软骨素 、生物活性肽、 胶原蛋白/明胶 、油脂提取精炼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应用基础研发。一些大鲵养殖与加工企业也推出了诸如小 包装大鲵分割肉、预制肉食品、胶原蛋白、鱼油、日化用品等加工产品,有力促进和延伸了大鲵养殖业产业链。该报告概述大鲵营养价值及活性成分开发利用现状, 介绍大鲵分割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领域的最新进展, 旨在为新时期中国大鲵加工与综合利用水平提供参考。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文刚,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6月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美国麻省大学阿姆斯特食品系(Umass Amherst)访问学者。现就职于陕西理工大学生工学院,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 X》《Drying Technology》《食品科学》和《中国食品学报》等国内外食品领域SCI/EI收录论文3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任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肉类食品研究室主任,兼陕西理工大学大鲵研究所负责人。2019年10月,入选汉中市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大鲵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团队带头人。主持完成省、厅局级科研项目3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作课题1项、陕西省“三秦学者”科技创新团队课题1项。参与完成的“大鲵加工关键技术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研究”,2020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参编科学出版社《食品物性学》教材1部。2023年7月受聘《肉类研究》杂志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秦巴山区特色食品资源深度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