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廖涛研究员—黄颡鱼幼鱼保活运输条件优化及应激缓解机制

2023-09-05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报告标题:

黄颡鱼幼鱼保活运输条件优化及应激缓解机制研究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一种主要的养殖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深受人们喜爱。养殖黄颡鱼养殖户的越来越多,对黄颡鱼幼鱼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多。但是在运输过程中不适宜的操作会对其机体造成损伤,养殖成活率就会降低,所以幼鱼的运输必不可少。而黄颡鱼幼鱼背鳍较硬,容易相互戳刺,尤其是密度大的情况下。鱼类受到运输应激后,体内会发生连锁反应,造成生理生活发生变化。成鱼运输应激的缓解有多种方式,而幼鱼体积小,体质弱,对应激更为敏感,所以就会对缓解应激的方式有更严格的要求。目前对于缓解幼鱼运输应激相关研究报道尚不成熟。本研究以运输密度为影响因子,研究不同密度对黄颡鱼幼鱼的血液、肝脏的生理生化和基因的影响,通过添加包埋缓释剂缓解应激,研究不同缓释剂添加量对幼鱼的血液肝脏应激缓解程度,同时研究了暂养中添加3 种多糖(黄芪多糖、壳聚糖、低聚木糖)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和肠道菌群丰度的影响,为高密度长距离运输黄颡鱼幼鱼提供数据支撑,降低运输成本。


专家介绍

廖 涛 研究员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主任

廖涛,研究员,理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和核技术农业应用研究。200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湖北省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博士专业学位导师,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和长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科普与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入选湖北省农科院“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委组织部博士服务团“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近年来承担水产品加工及安全方面的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共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一作或通讯作者SCI/EI论文20余篇,中国原子能农学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在企业进行转化应用,主持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各1项,以主要完成者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三等奖各1项。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核农学报》《肉类研究》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