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李春教授—食品用功能因子微囊化的研究进展

2023-09-21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报告标题:

食品用功能因子微囊化的研究进展

许多有益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广泛应用在乳制品中,如益生菌、膳食纤维、活性多酚、功能油脂、维生素、生物活性肽、离子和香精等,这些成分有助于预防或治疗慢性疾病。然而,这些来自天然资源中的功能因子多具有水溶性不好、稳定性差、味道难以接受和生物利用率低等缺点,容易受到pH值、光照、氧气、加工、贮存及胃肠道消化液的影响而失去生物活性,从而限制了其发挥应有的生理活性。因此如何改善食品功能因子的溶解度、稳定性、感官属性和生物利用率,开发功能因子输送体系,实现功能因子稳态化和靶向精准营养是食品功能因子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包埋具有为食品功能因子提供保护、控制释放、增强感官、物理化学和功能特性,延长产品货架期等功能。目前,已经引入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复合凝聚法、挤出法、乳化法、流化床包衣法和静电喷涂法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功能因子进行包埋保护。此外,除了根据功能因子的特性选用适当的包埋递送体系外,对包埋材料筛选并加以适当修饰也能有效提高所包埋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本报告综述了微胶囊包埋壁材,包埋技术及包埋对功能因子溶解度、稳定性、感官特性、靶向/控制释放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影响。对功能因子进行适当的微囊化策略将有助于它们在功能性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和应用,旨在为乳品用功能因子稳态化、精准化靶向递送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专家介绍


李 春 教授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乳品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和北达科他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乳品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特质益生菌与发酵食品团队带头人,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品微生物团队带头人。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东农学者计划”高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项目、黑龙江省重大支撑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省部级课题4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类二、三等奖等6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专利转化4 项。研究方向为功能性乳基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益生菌定向筛选和功能研究、新型发酵食品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