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道东教授—Mn2+和Fe2+预胁迫乳酸菌的酸耐受特性及其抗酒精性肝肠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3-09-21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报告标题:

Mn2+和Fe2+预胁迫乳酸菌的酸耐受特性及其抗酒精性肝肠损伤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金属离子预胁迫对乳酸菌酸耐受特性及功能特性的调控效应。以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癌功效的嗜酸乳杆菌CICC 6074为研究对象,首先评测了不同金属离子(Ca2+、Mg2+、Mn2+、Fe2+)预胁迫对乳酸菌酸耐受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Mn2+和Fe2+预胁迫可以通过促进生物膜分泌、减缓细胞膜损伤、调节表层蛋白表达等途径保持菌体结构的完整性,进而提高嗜酸乳杆菌CICC 6074耐酸能力。进一步通过蛋白组学分析其保护机制,结果发现Mn2+和Fe2+预胁迫通过调控以下几条通路提高菌体的酸耐受抗性:DNA与蛋白质修复,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ABC转运(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系统,细胞代谢等。其中Mn2+预胁迫对菌体DNA的修复、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能源生产和转换等通路的影响更为明显,而Fe2+预胁迫对菌体环境信息的膜转运、ATPase表达、细胞壁与细胞膜的生物合成、氨基酸运输与代谢等通路的影响更明显。Mn2+和Fe2+预胁迫还可以显著提高嗜酸乳杆菌CICC 6074酸耐受前后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肠损伤模型,发现Mn2+和Fe2+预胁迫的嗜酸乳杆菌可以显著降低CYP2E1(Recombinant Cytochrome P450 2E1)蛋白表达,激活肝脏Nrf-2/HO-1通路并提高下游CAT、SOD和GPx等抗氧化酶的表达,缓解乙醇造成的氧化应激;抑制了LPS渗漏诱导的肝脏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肝脏内炎症因子MPO、TNF-α、IL-6、IL-8和NO等的释放;提高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MUC-2蛋白的表达量,调节肠道菌群趋于正常;进而缓解小鼠急性酒精性肝肠损伤情况。本课题将金属离子与乳酸菌相结合,拓宽了乳酸菌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提高了金属元素的生物效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专家介绍



潘道东 教授

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 特聘院长

浙江省动物蛋白食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带头人,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轻纺与食品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一直从事肉类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乳酸菌及其功能因子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研究工作。研制的水禽肉精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乳酸菌及其发酵产品开发等系列集成技术已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其中20 件已经成功获得转移转化。出版科技书籍3 部,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三等奖(排名第1)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