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赵丽华教授—内蒙古传统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功能特性的研究

2023-10-23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报告标题:

内蒙古传统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功能特性的研究

内蒙古因其地域和气候特色,以及游牧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孕育形成了内蒙古地区独特的发酵肉制品。这些发酵肉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课题组研究发现这些菌株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特性。近年来,课题组分离筛选了大量肉源性乳酸菌,发现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还具备一些特殊的功能活性,比如降解生物胺等有害胺类物质、降尿酸、嘌呤、亚硝胺、杂环胺等功能性菌株。因此,本报告聚焦内蒙古地区肉源性乳酸菌动能特性及其作用发挥的机制。为提升我国发酵肉制品质量和开发新型肉制品发酵剂奠定基础。


专家介绍


赵丽华 教授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牛羊肉品质鉴别与安全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生鲜牛羊肉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负责人;内蒙古草原英才“绿色草原牛羊肉加工关键技术”产业创新团队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核心技术骨干。

主要工作经历:

1997-07至今,内蒙古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07-09至2009-07,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进修;
2010-12至2013-12,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4-09至2015-07,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不同发酵剂对羊肉发酵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31260378)”、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传统发酵食品加工与安全关键技术研究(201802067)”、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沙葱对发酵羊肉香肠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2016MS0313)”、“基于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调控戊糖片球菌37X-9降生物胺能力的机制研究(2023MS03010)”、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项目“鄂尔多斯传统风干肉制品风味形成机理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NM-KJCXYD-014)”等10余项科研课题;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等20余项科研项目。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Meat ScienceFood ChemistryFoodsFood Science & Nutrition、《农业工程学报》《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15 篇(中科院一区TOP文章5 篇),EI收录9 篇。参编《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等5部规划教材。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 项,其中授权3 项(一株不产酪胺或组胺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ZL201811114117.7;一种发酵肉酱及其制备方法ZL202010409404.1;一种半流质状态的牙膏状香肠制作方法ZL201310747034.2)。
兼职内蒙古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与内蒙古草原晶鑫、内蒙古食乐康、蒙元宽等多家食品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成立博士工作站,积极为内蒙古食品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