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罗庆华教授—养殖大鲵尾脂油制备技术与其抗氧化活性

2023-10-24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报告标题:

养殖大鲵尾脂油制备技术与其抗氧化活性

采用解法对大鲵尾部脂肪组织油进行提取,对所得油脂进行品质分析,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3%,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60 ℃,酶解初始pH值6.5,提取率为98.53%,所得油可达到SC/T3502—2000粗鱼油的一级标准。选用植酸、茶多酚、迷迭香酸、竹叶抗氧化物4种天然抗氧化剂,采用烘箱贮存法进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添加量均为0.02%时,对大鲵油抗氧化效果强弱为:植酸>竹叶抗氧化物>迷迭香>茶多酚,复配抗氧化剂的最佳组合为0.015%迷迭香酸、0.015%竹叶抗氧化物和0.007%植酸,复配抗氧化剂对大鲵油的抗氧化效果明显要好于单一抗氧化剂。
通过脱胶、脱酸、脱臭等工艺对粗油进行精制,得出大鲵尾部脂肪组织油最佳的精制工艺条件为:40%的磷酸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200 g/L的氢氧化钠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0.07%;55 ℃真空旋转蒸发10 min脱臭。处理后的大鲵油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SC/T3502—2000精制鱼油的一级标准。

采用常压皂化水解法制备大鲵油混合脂肪酸,采用低温结晶法对大鲵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研究,大鲵油混合脂肪酸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皂化比例1:5,皂化温度65 ℃,皂化时间1.5 h。此条件下,脂肪酸酸值为236.76 mg KOH/g。低温结晶法富集大鲵油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比例1:6,结晶温度-45 ℃,结晶时间5 h。此条件下,脂肪酸的碘值为188.67 g I2/100g,回收率为70.14%,UFA由78.57%提高到了90.26%,PUFA含量由26.91%提高到38.05%。

通过测定大鲵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ine,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清除能力和还原力、Fe2+螯合能力,评价大鲵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鲵油对DPPH自由基、•OH和Fe2+螯合能力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3.523、0.493、0.559 mg/mL,添加了抗氧化剂的大鲵油的IC50分别为0.572、0.099、0.062 mg/mL。添加复合抗氧化剂后的大鲵油抗氧化能力强于大鲵油强于鲐鱼油。同等浓度条件下,添加复合抗氧化剂后的大鲵油对Fe2+的螯合能力强于VC,对DPPH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与VC相当。

专家介绍


罗庆华 教授

长沙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吉首大学大鲵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主任
博士,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吉首大学生态学科学学位硕士导师,生物与医药专业专业学位硕士导师。从事大鲵的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研究31 年,系统研究大鲵的生物学、资源、生境、养殖与加工利用等。提出大鲵资源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大鲵生境定量研究指标体系;探明了大鲵繁殖行为生态规律,研究了旅游干扰对大鲵生境与繁殖行为的影响过程,系统研究了大鲵尾脂油的制备与微胶囊,以及大鲵皮肤活性肽的制备技术。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项目在内的科学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 项。她主持的研究成果“张家界大鲵资源保护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2022年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张家界市大鲵资源与栖息生态环境研究”2010年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组建了大鲵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担任湖南省科技特派员13 年,为大鲵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两次获得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