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4
第二届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分-分会场六∣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专场
2025-05-24
第二届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分-分会场五∣综合报告五
2025-05-24
第二届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分-分会场四∣综合报告四
2025-05-24
第二届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分-分会场三∣综合报告三
广西大学夏宁副教授等: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咸蛋黄热加工中的异味组分
2023-12-27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未经加工的咸蛋黄含有程度各异的蛋腥味,经过热加工后的咸蛋黄产生多种挥发性成分,共同组成咸蛋黄的特殊风味。咸蛋黄风味的形成主要包括腌制和熟制2 个阶段,风味变化很大程度上与脂质氧化有关,并受热加工方式的影响。感官风味是评价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同时结合仪器分析是对食品风味物质研究的重要途径。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的李祥雨,熊雅婷,夏 宁等研究通过感官评价确定咸蛋黄存在异味属性,借助仪器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工具,全面解析异味咸蛋黄中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以无异味的咸蛋黄为对照,对异味咸蛋黄特征风味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如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主成分分析(PCA)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AV),以期找出目标差异化合物,为咸蛋黄风味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01 无异味和异味咸蛋黄样品风味轮廓比较
02 咸蛋黄挥发性物质聚类热图分析
03 F和OF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与无异味咸蛋黄相比,酮类物质在异味咸蛋黄样品中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增加。其中2-庚酮和2-壬酮在F样品中含量分别为5.80 μg/kg与10.76 μg/kg,而在OF样品中增加到34.95 μg/kg与67.86 μg/kg,含量差异较大,且2-壬酮与酒糟发酵后的酸糟味相关性较大,这也可能和咸蛋黄中的酸臭味密切相关。由于甲基酮类化合物是饱和脂肪酸氧化的产物,在一些食品中是食物酸败味道的来源。而甲基壬基甲酮(牛油味)与8-壬烯-2-酮(蓝纹干酪味)仅出现在OF样品中,也可能为异味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在2 种样品中含量占比分别为12.35%与14.43%,化合物数量分别为7 种与9 种,其中2-苯乙醇和异戊醇仅出现在OF样品中,含量差异较大的化合物有异辛醇、1-辛烯-3-醇和异戊醇。其中异辛醇在草莓汁中呈现特殊刺激性异味物质,1-辛烯-3-醇被认为是由酶促或非酶降解亚油酸的产物,呈现出典型的蘑菇味,为蛋黄加热的异味物质之一。
烷烃类化合物和烯烃类化合物阈值较高,对咸蛋黄风味贡献均不大。烷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数量在2 种样品中无显著差异,烯烃类化合物在无异味和异味咸蛋黄样品中相对含量分别为4.77%和9.24%。OF样品中烯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主要由苯乙烯导致,在F和OF样品中苯乙烯相对含量分别为1.79%与8.09%,且苯乙烯曾在炒蛋中被发现呈刺激气味,可能为咸蛋黄加热后产生异味的化合物之一。
杂环类化合物是咸蛋黄中的一类重要香气物质,主要包括吡嗪和呋喃,在无异味咸蛋黄和异味咸蛋黄中该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8.54%与4.62%。化合物种类差异不大,含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异味咸蛋黄样品中异味化合物的增多,使该类化合物占比相对减少。其中,吡嗪是美拉德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大多呈现出烤香、坚果香、爆米花香等香气特征并能够在嗅闻口闻到香气,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咸蛋黄的香气轮廓。
芳香类化合物包括对二甲苯、1,3-二甲基苯、萘、吲哚、草蒿脑和茴香脑,该类化合物在两组样品中相对含量和种类差异较小。对二甲苯和1,3-二甲基苯具有油脂味,但阈值较高对咸蛋黄风味贡献不大。草蒿脑和茴香脑呈现茴香味,是八角茴香的特征风味成分[32]。萘本身呈现焦油味,吲哚在臭豆腐和羊膻味食品等中均被检出,呈现发霉味、臭味,且仅在异味咸蛋黄中出现,这2 种化合物可能是异味咸蛋黄中的异味化合物。
其他类化合物包括酸类、酚类、醚类,其中冰乙酸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在两组样品中都存在,冰乙酸阈 值较高,对咸蛋黄风味贡献不大,2,6-二叔丁基对甲酚呈芳香味,对咸蛋黄香气有一定贡献。二甲基二硫醚仅在异味咸蛋黄中出现,呈现硫味、酸味、腐臭味等不良气味。
04 OPLS-DA建模与模型评价异味咸蛋黄中的潜在差异标志物
由图4C可知,VIP值大于1的化合物有33 种,分别为正癸醛、2-乙基-5-甲基吡嗪、3-乙基-2-甲基-1,3-己二烯、甲基壬基甲酮、6-甲基-2-庚酮、二甲基二硫醚、反,反-2,4-壬二烯醛、2-壬酮、8-壬烯-2-酮、吲哚、苯乙烯、1,3-二甲基苯、2-苯乙醇、异辛醇、反,反-2,4-癸二烯醛、对二甲苯、异戊醇、反-2-壬烯醛、2-庚酮、草蒿脑、2-丁酮、正十三烷、冰乙酸、正壬烷、正十四烷、丙酮、正十二烷、正己醛、2,5-二甲基吡嗪、正戊醛、正十一烷、萘、反式-2-己烯醛。其中,反-2-壬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8-壬烯-2-酮、甲基壬基甲酮、异戊醇、2-苯乙醇、吲哚、二甲基二硫醚仅出现在OF样品中,正己醛、2-庚酮、2-壬酮、异辛醇、苯乙烯、1,3-二甲基苯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且均在OF样品中显著增加。
05 异味咸蛋黄中的关键特征风味
异味咸蛋黄中的关键异味化合物主要有正己醛(脂肪味,OAV=33.75)、正戊醛(烤香味、坚果味,OAV=1.29)、反,反-2,4-癸二烯醛(脂肪味、鱼腥味,OAV=3.20)、1-辛烯-3-醇(蘑菇味,OAV=8.76)、苯乙烯(香脂味、汽油味,OAV=16.35)、二甲基二硫醚(硫味、蒜味、酸味、腐臭味,OAV=1.17),2-壬酮(热牛奶味、酸臭味,OAV=1.36)。其中正己醛和反,反-2,4-癸二烯醛是ω-6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标志化合物,1-辛烯-3-醇是亚油酸氧化过程二级氢过氧化物降解或者羰基化合物的还原产物。所以,烘烤后咸蛋黄异味关键成分的产生可能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有关。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