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石爱民研究员:花生饼粕蛋白加工特性提升与梯次利用技术创新及应用

2023-07-22作者:来源:责任编辑:食品界 字体A+AA-

报告标题


花生饼粕蛋白加工特性提升与梯次利用技术创新及应用


花生饼粕是花生榨油副产物,年产量达412万吨居世界首位,是“大食物观”中蛋白的重要来源。然而,目前花生饼粕蛋白主要用途为饲料或初级食品,加工专用性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严重制约了花生产业健康发展。基于此,围绕花生蛋白溶解性改善、乳化稳定性提升系统开展了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研发了高溶解型花生蛋白绿色专用改性技术,率先开发出酸性可溶蛋白原料,pH 3下NSI高达94.41%,比原有产品提升了20.49倍,pH 7下NSI为96.94%,比原有产品提升了7.02个百分点;创建了高乳化性花生蛋白颗粒及其皮克林乳液制备技术,提出了基于花生蛋白微凝胶颗粒“3D弹性界面膜”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稳定新机制,成功应用于新型植脂奶油产品,全面替代合成乳化剂,搅打倍数3.5-4.0倍,媲美市售动物奶油;在明晰多酚、多肽等典型功能因子抗慢病作用机制基础上,创建了典型功能因子(多酚、短肽)高效递送新技术,明晰了基于递送体系的功能因子生物利用度提升机制,成功研发出高附加值功能性花生短肽等新产品。研究有助于破解饼粕蛋白品质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瓶颈问题,对推动我国由花生加工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专家介绍

石爱民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全国粮食行业青年拔尖人才、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创新专项,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理事,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副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al》青年编委、《Foods》编委,以及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长期从事植物蛋白等食品大分子胶体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在植物蛋白修饰改性、植物蛋白基Pickering乳液构建、活性成分控释与递送领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新疆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项目课题10余项;牵头负责横向项目6项。研究成果曾被选为“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参展成果,获2018年中国粮油学会第一届青年科技奖1项(第1)、2019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第3)、2017年全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第2)。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IF:16.823)、《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10.383)、《Redox Biology》(IF:11.799)、《Food Hydrocolloids》(IF:11.504)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IF>10论文18篇、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3篇、封面论文2篇,总引用超过2500余次,h指数25;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英文著作3部;授权国际专利7项、国家发明专利34项;制订农业行业标准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