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系列报道:玉米收购的担子谁来扛
上图 一辆售粮车正驶入吉林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院内。本报记者 刘 慧摄 下图 东北玉米水分较大,加工企业收购潮粮后,进行烘干储存。图为吉林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烘干塔旁边堆放着需要烘干的玉米。 本报记者 刘 慧摄 阅读提示 今年是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第一年,玉米临储取消后,谁来承担玉米收购的重任,...
2016-12-20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系列报道:玉米收购的担子谁来扛
上图 一辆售粮车正驶入吉林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院内。本报记者 刘 慧摄 下图 东北玉米水分较大,加工企业收购潮粮后,进行烘干储存。图为吉林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烘干塔旁边堆放着需要烘干的玉米。 本报记者 刘 慧摄 阅读提示 今年是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第一年,玉米临储取消后,谁来承担玉米收购的重任,...
2016-12-20
吉林: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确保“有钱收粮”
新华社长春12月18日电(记者郭翔)“玉米大省”吉林正值收粮高峰。该省近日设立8亿元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并出台相关管理实施办法,确保符合贷款条件的粮食收储企业“有钱收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之年防范“卖粮难”。吉林省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总规模8亿元,其中省级注资5亿元,地方政府和企业自筹3亿...
2016-12-20
婴幼儿奶粉标签规范化 以后这些词不能出现在包装上
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企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规范的自查行动正在进行,一些涉嫌夸大宣传的表述被禁用。哪些字眼不能出现在婴幼儿奶粉包装上?高、低端奶粉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奶粉新政后企业最想发展哪类品牌?中新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益智、母乳化”等信息被禁 本月初,国家食药监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
2016-12-20
吉林创新产业扶贫机制筑牢脱贫“后防线”
新华社长春12月18日电题:吉林创新产业扶贫机制筑牢脱贫“后防线” 新华社记者褚晓亮、刘硕 这几天,随着杂粮杂豆包装等设备陆续安装到位,吉林省长岭县三十号乡五撮村的粮米加工厂终于正式生产。对于这个村里的209户、320多名贫困人口来说,这个加工厂带来了彻底脱贫、不再返贫的希望。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吉...
2016-12-20
中国农业补贴重视“绿色” 实现“三农”强、富、美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中国希望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近日,经中国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下称“方案”),要求有关部门和地...
2016-12-20
红稻问世 世界还会有饥饿吗
一种可以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稻86”试验推广成功,平均亩产达到150千克以上。海水稻是在沿海滩涂的海水中生长的水稻,由于脱粒后的稻米呈胭脂红色,因而被称为红稻。目前,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高产攻关,利用杂交的优势提高产量。 红稻是许多研究人员30年执著研发的结果。...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