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食品安全欺诈“花活”逐出市场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不除,食品安全难以保障,公众就时刻处于恐惧不安之中。《办法》是阻击食品安全欺诈行为进入市场的好办法,也为食品安全构筑了多重防火墙  近年来,食品安全欺诈的“花活”层出不穷。明明是转基因食品却冒充非转基因食品,明明是普通食品却使用“可治疗”“可治愈”等医疗术语,使用“纯绿色”“无污染”...

2017-02-17

食品安全新规征求意见:夸大宣传用语等欺诈行为将受罚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记者陈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了包括产品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食品宣传欺诈等在内的多项欺诈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意见稿提出,以网络、电视、广播等方式宣传食品,如有使用“纯绿色”“...

2017-02-17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开始征求意见

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李楠)2月15日,为加强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工作,食药监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及其他非食用用途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加工食品,其他生产经营掺假掺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食品以及以不合...

2017-02-17

蘑菇“富含重金属”还能吃吗? 听听专家怎么说

原标题:蘑菇“富含重金属”还能吃吗? 菌类是多样化膳食里不可或缺的好伙伴,但最近蘑菇家族却因为一则消息而陷入“失宠”的境地。一位自称曾游学苏黎世大学医院病理所的医生接触到一位研究真菌的博士。据该博士透露,蘑菇不能多吃,每月最多可以吃200克,因为蘑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特别强,几乎所有重金属,如铅、汞、...

2017-02-15

国外的“大年” 家乡的美食

何佳妮和同学们做好的除夕年夜饭春节刚过,记忆仍未走远。有这么一帮留学生,为了让海外的春节更有“年味”,在异国的厨房里钻研起了怎么做传统的家乡菜。外婆视频指导做“蛋饺”张琪(化名)现就读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2017年春节是她在这里过的第二个春节,由于期间课业任务不重,她在大年初一做了一道以前在国内过年...

2017-02-15

生吞鱼胆,明目还是夺命

鱼一向是餐桌上的宠儿,但如果吃鱼的方法不对,有时候它也会变成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喉咙会被鱼刺卡住,还有更危险的情形需要提防——鱼胆中毒。鱼胆中毒可谓“中国特色”,多数发生在长江以南的省份,也包括港澳台地区,在东南亚和日韩等中华文化波及地区也时有发生。由于没有特效药,鱼胆中毒死亡率曾高达20%左右,是仅...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