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拟接收部分调剂考生,有调剂意向的考生请尽快与调剂专业所在学院(所)联系,可接收预调剂的专业详见附件,具体以研招网调剂系统发布的调剂专业为准。
01
调剂要求
1、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统一规定的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单科、总分),跨学科门类调剂的必须双上线。
2、经济学、管理学、工学专业(生物工程方向除外)必须考数学。
3、原报考专业与我校招生专业相同或相近,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4、统考数学一、二、三之间和英语一、二之间可由高向低调,不可由低向高调。
5、只接收外国语考试科目为英语的考生。
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调剂要求。
02
调剂办法
1、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尚未开通之前,考生咨询拟调剂专业所在学院(所)联系人,有调剂意向的考生请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进行调剂信息预登记。系统网址:
http://yjsgl.qlu.edu.cn/login/enterYtj。
2、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将于5月20日左右开通,届时考生须登录调剂系统,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不在研招网调剂系统填报志愿者,预调剂无效。
3、学院(所)对考生资格进行初审,确定考生的调剂资格。
4、我校复试时间、复试安排等将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及上级部门要求另行通知,请考生保持好状态,安心备考。
5、请考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纪律和规定,未经许可,严禁擅自提前来校咨询。
03
收费标准及奖助政策
1、学费标准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年7000元。
2、全日制助学金
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和普通助学金,其中国家助学金6000元/人/年,普通助学金3000元/人/年,均按月发放,发放范围覆盖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3、全日制奖学金及科研补贴
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及优秀生源奖学金等。
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生每年20000元,具体名额按当年下达指标执行。
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0000元/人/年,获奖比例为在校研究生数的10%;二等奖6000元/人/年,获奖比例为在校研究生数的20%;三等奖4000元/人/年,获奖比例为在校研究生数的30%。
单项奖学金:奖励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学风建设、大型赛事、社会工作、见义勇为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奖励标准为1000元/人,获奖比例不超过在校研究生总人数的10%。
此外,学校还为研究生设立助教、助研、助管等“三助”岗位,并发放津贴。
04
研究生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0531-89631824
研究生处网站:http://yjsc.qlu.edu.cn/
05
拟接收调剂专业、领域
小编整理出食品相关专业的调剂信息,其他信息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查看~
齐鲁工业大学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师资队伍
学校(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5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39人。有“双聘”院士5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联系专家1人,国家杰青2人,长江学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在职在岗的各类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8人次。
学科专业
学校(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万余人。设26个教学单位,16家创新研究机构。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艺术、翻译、金融等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和艺术学等8个门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三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
人才培养
学校(科学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7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8万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沃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在最近一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等大赛中成绩优异,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0余项,国家级奖励540余项,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全国网络影响力50强本科高校。进入新时代,学校(科学院)大力发挥科教融合特色和优势,建设院所一体的科教融合学院,成立“齐鲁英才学堂”特色班,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05项,省部级项目88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泰山文艺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00项,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2378篇,出版著作174部。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学报》《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3种学术期刊。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