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贵州之前,我所吃到的酸大多是单一的酸,比如酸菜、醋、柠檬。但把酸作为日常饮食最基础的底味,唯有贵州,所以当地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贵州人之所以爱吃酸,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跟贵州的自然条件有直接关联。贵州本地不产盐,也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崎岖的地形很难把盐运输进来,以酸、辣代盐,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二是跟当地潮湿的气候有关。潮湿的气候不仅给制酸提供了独特的条件,制好的酸还有祛除人体内湿气的效果。所以,久而久之,贵州人就离不开酸了。
贵州的酸味食品有很多,尤让我无法忘怀的就是贵州酸汤。其实,我最先知道的是油酸汤,是从民谣歌手尧十三用贵州方言演唱的一首《二娘》中听到的,当时便让我产生了想吃的念头。后来,为了完成跟妻子结婚前的约定——去她生活过的地方看看,于是我便和妻子踏上了去贵阳的旅程。
我们这次旅游是跟团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景区的吃食虽花样很多,但跟原汁原味的地方纯正美食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跟团旅游结束后回到贵阳的第一餐,我便急着让妻子带我去吃心心念念的油酸汤,妻子还特意邀请她大学时期的贵州舍友小群为我们做向导。通过小群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酸汤并不是一个菜,而是一种涮锅汤底,有红汤、白汤、油汤之分,食用时最好搭配木姜子油。
在小群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家凯里酸汤鱼店。当一锅鲜香四溢的酸汤鱼上桌时,只见鲜红色的酸汤映衬着“皮开肉绽”的稻花鱼,锅上腾起袅袅香雾,让人馋涎欲滴、食欲大增。食用时,每人配一碟辣椒蘸水,内有葱花、折耳根、大蒜,还有必不可少的木姜子油,再加点锅里的汤搅匀。
接下来的几天,小群带着我们吃遍了各种酸汤美食,有酸汤鸡、酸汤羊肉、酸汤牛肉、酸汤猪脚、酸汤排骨、酸汤粉等,滋味各不相同。小群对我们说:“外人或许吃不惯我们这边的饮食,觉得都是酸酸的,但是对于我们当地人说,它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慰藉。”
听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贵州女子小群就如同我们游览过的贵州山水一般,既有温婉、细腻的一面,又有坚韧、独立的一面;她也像极了这一锅酸汤,虽内里酸辣咸,却能包容和接纳一切味道,温柔且坚定、柔软而放松。我想,这就是贵州酸汤赋予贵州人的神奇生命力吧。
自从那次贵阳之旅后,我无时不刻不想念贵州的酸汤,想念它激发味蕾想象力的感觉,也想念它包容一切、接纳一切的智慧和态度。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