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
—— 中国食品杂志社
资讯动态
孟州混浆凉粉:带有黄河味的清凉美食
2025-09-24 14:48:29 中国食品 141
字体 A+ A A-

七月的孟州黄河滩,热浪灼地,鞋底仿佛都要被烤软了。极目远眺,浑浊的河水宛如一条蜿蜒的黄龙,悠悠地向东流去。岸边茂密的芦苇丛随风摇曳,不时传来水鸟那清脆的鸣叫,为这燥热的天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这鬼天气,热得人都快冒烟了,得赶紧找个凉快地,来点能解暑的吃食才行。”我不禁感叹道。身旁同行的老孟州人王叔抹着汗,抬手朝着远处指了指,说:“走,带你去尝尝孟州最地道的消暑美味——混浆凉粉,保准让你吃了就忘不了。”    

随后,我跟着王叔穿梭在一条条老街巷中。王叔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这里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故里,那时被称为‘河阳’,宋代改称‘孟州’。在《水浒传》里,当年武松发配孟州,就是在这一带痛打蒋门神,那快活林酒店就在前面拐角处呢。”

正说着,一股独特的酸香随风悠悠地飘来。我下意识地耸了耸鼻子,循着香味望去。只见一棵老槐树下,戴草帽的老汉正专注地摆弄着浅棕交织的凉粉,菜刀麻利地切下去,“咔咔”声清脆,凉粉条簌簌落下。“混浆凉粉,五块钱一碗!”老汉沙哑的吆喝声里,透着十足的中气。

看到我们后,老汉热情地招呼道:“来了!”“刘师傅,又来吃你的凉粉了!”王叔熟练地回应着,看来他们是老相识。“辣子辣嘴蒜辣心,芥末蹿透鼻梁筋。你和你朋友要啥样的?”我有点迷惘地盯着刘师傅。王叔笑着解释道:“这是老辈传下来的吆喝,老吃家都爱选芥末,要么就是芥末加蒜泥。”于是,我学着王叔点了一份芥末加蒜泥。

凉粉很快就端上了桌,只见碗里的凉粉呈半透明的淡黄色,宽窄、厚薄都很匀整,亮黄蒜末、浅黄芥末与棕褐麻酱交融,辛香混着酱香直钻鼻腔,光看就清爽、勾人。简单搅拌后,我迫不及待地嗦上一口。醇厚的酸味先漫上舌尖,蒜辣接着轰然炸开,芥末的冲劲直顶天灵盖,逼出两行热泪,酸、辛、香在口中交织、碰撞,额头立刻沁出细汗。汗一出,我反而觉得浑身都凉快了,看来这碗凉粉果真是消暑美食。

后来,我向王叔请教了这碗凉粉的独特之处。王叔说:“咱孟州的混浆凉粉可是大有讲究的。它选用上好的绿豆磨成浆,再用发酵后的浆做成凉粉,口感凉酸、酥软爽口。若配上芥末一起吃,更是香辣蹿鼻,吃得过瘾。所以,我们这儿流传着‘手中一碗凉粉片,给个神仙也不干’的说法。”

关于混浆凉粉,王叔说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脾气特坏的皇帝得了怪病,胸口闷、头疼,吃不下、睡不着,太医们都束手无策,于是张贴告示,寻找能治病的人。没想到,有个懂点医术的小伙子揭了告示,并把混浆凉粉献给了皇帝。皇帝吃了之后,没想到怪病慢慢好了,便想给小伙子赐一个官职。可是,小伙子却说:“当官断案子太麻烦,还不如回家卖凉粉”,皇帝只好让其回家。回到老家后,小伙子摆起了凉粉摊,混浆凉粉就这样在老百姓中间传开了。

讲完故事后,王叔喝了一口冰镇怀菊花啤酒,又猛扒两口凉粉,对我说:“你也试试,这酸浆配菊花,神仙闻着都得夸!”旁边的刘师傅边切凉粉边搭话:“可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酸浆配上这新酿的菊花啤酒,一个厚重一个清爽,就像浊浪配清风,绝配!”

“混浆凉粉的酸和精致料理里优雅的酸味不一样,带着黄河滩上的粗糙,一股子鲜活气。它从贫瘠年月里来,日子久了,熬出独一份的独特滋味,成为孟州人对付暑热的好东西。就像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写的‘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孟州人打古时候就懂,再贫瘠的地方也能变出好滋味。混浆凉粉这股酸不光是文人说的‘不平则鸣’,更是老百姓碗里那股子活色生香的劲儿,一辈辈传下来,断不了。”王叔感慨道。

我端起那杯怀菊花啤酒,金黄的液体透着点温暖而喜人的光。抿上一口,菊花的清香气混着凉粉的酸辣劲儿,说不上来的清爽与奇妙。这一刻我忽然明白,这碗酸辣的混浆凉粉,哪里只是解暑的食物,分明就是孟州人一辈辈攒下的念想。黄河闹过的水、地里的收成、夏天的燥热、老辈人的记忆,全浸在这口酸浆里,细细品尝,满是化不开的乡愁。而那一杯怀菊花啤酒,则是这片土地在新时代里对传统最温柔的致敬,续写着孟州人关于吃喝的热闹故事。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