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微信公众号推出食品相关专业的高校调剂信息,方便考生及时掌握招生动态。各大高校、教授团队、实验室、课题组也可将招生信息发送至QQ:707717405,邮箱:707717405@qq.com,我们将会为您免费宣传,还请将以下信息发送给我们:
调剂信息内容包括:
1.研究方向(该团队目前从事哪方面研究);
2.招生人数(是否接受调剂及学硕、专硕名额);
3.招生要求(分数、文章等);
4.联系方式。
祝各位考生,圆梦2021!
小编今天为大家汇总了五所高校食品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分别为(一)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二)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暨葡萄酒学院、(四)河北科技大学、(五)中北大学,请大家关注。信息来自转载,请自行鉴别。
(一)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学术型硕士和“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有部分调剂名额,欢迎优秀考生来我校深造!具体公告如下:一、调剂专业与调剂方法1. 学术型硕士食品科学(083201)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2. 专业型硕士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3. 调剂条件及办法(1)申请调剂考生的原报考专业应与拟调剂专业大类一致(专业代码前两位相同)。(2)待国家调剂系统开通后,凡符合国家2021年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可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调剂系统”上填写个人调剂信息并将渤海大学选为第一志愿调剂学校。(3)渤海大学将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调剂”服务系统发送复试通知。请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回复确认,逾期无效。(4)具体复试相关事宜请登陆渤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复试通知及复试方案,按要求准备参加复试。(5)调剂系统开通前,请同学们扫描二维码登记,并与学院保持联系。二、奖助学金政策1. 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0元,奖励人数根据辽宁省下达指标确定。2. 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以财政部门核定为准)。3. 校长奖学金:用于奖励社会活动表现突出、学业成绩优秀、科研成果较为突出的研究生。具体评选办法参见《渤海大学校长奖学金评选办法》。4. 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按照《渤海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规定执行。5. 未尽事宜按渤海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相关规定执行。三、研究生培养
学院对学生实施“子女战略”,全方位关爱,营造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氛围。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经费充足,可享受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省级以上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型企事业单位实习、参与纵横向项目课题等多种历练机会。往届毕业生毕业时平均每人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SCI或EI收录论文1-2篇,申请专利1-2项;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获得率达25%以上,考博率达30%,就业率达100%,可推荐国内大中型企业工作机会。毕业生受到博士点院校、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四、联系方式联系人:赵老师电子邮箱:bhdxfood2021@126.com联系电话:0416-3400870/15542847060五、招生信息与导师信息查询网址渤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zsxx.bhu.edu.cn/page/depart/zsxx/yanjiusheng/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http://spxy.bhu.edu.cn学院导师信息查询网址
http://spxy.bhu.edu.cn/page/depart/spyjs/spxy/Html...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先后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农业科学,食品学科贡献率100%)、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辽宁省高等学校王牌学科。现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4个学科方向)和“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示范专业、辽宁省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入选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一本招生专业。现有在读本科生904人、研究生338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5%,具有海外经历教师占比40%。教师中有新世纪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学术头雁、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特聘教授)和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万层次人选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20余人。学科带头人由国家级百千万人才、辽宁省攀登学者、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励建荣教授担任。先后获批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教学团队等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现拥有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农业农村部)、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与大连工业大学等共建)、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食品贮藏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粮谷类食品生物高效转化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生鲜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辽宁省食品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20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具有较为完善的硬件平台和一流的科研工作条件,拥有8000平方米的食品科技大楼供教师和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专用,实验室配有完备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及水产品、肉制品、粮油食品、果蔬等多条加工中试生产线,仪器设备总值5400万元。另有教学实验室4000平方米,办公及公用面积1000余平方米。在专业范围内已建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及其他各类项目课题200余项,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辽宁省直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赛一等奖、辽宁农业科技贡献奖等科技奖项。
多年来,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二)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年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点预计将有调剂指标面向全国考生调剂 。具体情况如下:一、调剂专业与调剂方法1、调剂专业(1)学术型硕士: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研究方向:食品科学、粮食储运理论与技术、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营养、食品安全(2)专业型硕士:生物与医药(0860)2、调剂政策与要求(1)申请调剂考生的初试成绩总分、单科分均达到教育部划定的复试分数线要求。(2)调剂考生的原报考专业以教育部和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最新公布调剂政策与条件为准。3、调剂预报名方式(1)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在教育部调剂系统开通前,请访问微信公众号:NUFEfoodscience(南财食工院研究生),并填写预调剂申请信息(扫描下方二维码)。(2)“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调剂”开通后,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写相关调剂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对复试通知进行回复确认,逾期无效。(3)具体复试相关事宜请登陆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查看复试通知及复试方案,按要求准备参加复试。(4)复试合格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调剂系统接收待录取通知进行确认,逾期将视为自动放弃待录取资格。二、奖助学金政策1. 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0元,奖励人数根据江苏省下达指标确定。2. 学业奖学金用于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和潜心科研。范围覆盖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资助资助标准参照《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及评优表彰管理办法》。3. 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范围覆盖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以财政部门核定为准)。4. 社会捐赠类奖助学金例如暖阳奖学金、中储粮校友基金助学金等,资助范围及标准参照《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及评优表彰管理办法》。5.在读期间,除可申请国家或江苏省资助出国交流外,学院每年全额资助3-5名研究生出国交流6-12个月。三、研究生培养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特色立院、质量强院、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专业技术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学院年师均科研经费30余万元,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经费充足,可以参与纵横向项目课题研究,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省级以上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院与行业大型企业共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2个,其中2个入选江苏省优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和学术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20届研究生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12人被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一流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毕业生总就业率保持在100%。四、联系方式电话:025-86718506(施老师)邮箱:9220190039@nufe.edu.cn五、招生信息与导师信息查询网址1. 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yjsc.nufe.edu.cn/index.htm2.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官网http://spgc.nufe.edu.cn/3. 研究生导师信息查询网址http://spgc.nufe.edu.cn/szdw/yjsds.htm六. 预调剂申请信息填写请扫描一下二维码填写预调剂申请相关信息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56年国家粮食部设立的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开始本科教育,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目前为学校三大优势学科之一。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本学科获评B-,排名全国并列第24。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排名全国第21。以本学科为最主要贡献的“农业科学”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52人,4个科研团队入选“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学团队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3人,10个月以上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4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2人;教师中入选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粮食行业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30余人次。 学院建有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稻谷)、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粮油质量安全控制及深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国家粮食产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油品质与安全控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中小企业食品产业品质与安全控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加储粮生态研究中心、食品与粮食工程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机构12个。实验室面积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逾1亿元。
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总立项科研经费逾1.5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0余项。专任教师中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人数占比超过70%,研究生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比例超过90%。5年来,共有109位研究生主持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计划项目。近五年,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19本,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56篇,其中SCI论文210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专利授权64件,转化科技成果30项,成果转化总额突破6亿元。
(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暨葡萄酒学院
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都接收调剂生源。在调剂工作(具体时间等候教育部及河北省教育厅文件通知)正式开始之前,请考生随时关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研招专栏https://yjsc.hevttc.edu.cn/zsjy/zsgz.htm,欢迎考生提前联系咨询。
联系人:周老师;联系邮箱:fanerous@126.com;QQ群:906975173联系电话:1861028501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暨葡萄酒学院简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是“河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地处秦皇岛市。食品科技学院始建于1987年,2009年由食品工程系更名为食品科技学院,2017年河北省编办批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成立“食品科技学院暨葡萄酒学院”。专业建设学院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生物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酿酒工程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为省级教育创新高地专业,酿酒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目前本科在校生902人。学科建设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食品安全三个方向),并设有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硕士研究生52人。科研教学平台建设 学科现有国家果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河北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果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板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芦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示范中心等国家、省市级科研、教学平台15个。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广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建有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及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等校外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四)河北科技大学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硕、生物与医药专硕
人数:
均有15个左右调剂名额(今年扩招)
联系方式:
过A类地区国家线有调剂需求的,可联系13323111615
学院及专业概况: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80年,其前身为河北轻化工学院轻工工程系;1996年更名为河北科技大学轻工工程系;1998年更名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目前拥有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各类科研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逾5000平方米,各类实验仪器设备1769台(件),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55台(件),设备总值3081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副教授48人,硕士生导师33人。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79.6%,教师中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1人,“三三三人才工程”6人,河北省“百人计划”2人。
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命科学三个教学系,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五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河北省双万计划。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学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授权领域。发酵工程学科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河北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北省生物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60余项,承担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1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48篇。取得国家授权专利73项,出版专著、教材39部。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个性化教育。近年来,发表教改论文70余篇,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学院开设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建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考研率均名列学校前茅,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五)中北大学
专业:
生物工程学硕
人数:
7个左右调剂名额
联系方式:
13546448693
学院及专业概况: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具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具有生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工程属山西省特色学科,应用化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4个本科专业,共有在读本科生1350人,硕博士研究生150人。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山西省品牌专业;生物工程为校特色专业。该学院设有化工实验班,可以满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兼职院士1人,教授27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57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侯德榜化工科技奖1人;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担任教育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兼职25人次。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与横向项目6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12件,出版学术专著15部。学院还是山西省化工学会化工竞赛委员会和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
学院拥有国家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超重力化工过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基工业气体深度净化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超重力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化工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多个科研教学平台。目前拥有6500万元的实验教学科研仪器和7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供了保障。
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为国防与地方输送了大批优秀大学生。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