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
—— 中国食品杂志社
社长致辞
赵 燕教授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倡饮食文化之髓,扬文化自信之魂

食品产业是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目前已经成为集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战略性产业,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食品科技的持续投入,我国食品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差距明显缩小,食品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我国食品的供给结构和消费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生存型消费转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营养健康逐渐成为第一需求。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为我国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指明了方向。

我国传媒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蓬勃兴起。1972年中国食品杂志社发行我国第一本食品刊物《中国食品》,至今已经走过了五十余个春秋。这半个世纪以来,杂志社始终坚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食品行业重大热点问题及食品学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策划、组织、实施主题出版,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杂志社也逐渐从1 本期刊发展到《中国食品》《食品科学》《中国酿造》《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界》《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英文)》《未来食品学报(英文)》《动物源食品科学(英文)》9本期刊。经过勤恳积累,成功培育多本SCI和EI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一流食品科技期刊以及食品产业和餐饮业知名的高端综合类期刊,内容涉及食品行业经济动态、高新技术和原创成果、传统饮食文化、营养科普、食品企业经营等,覆盖了食品全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杂志社始终坚持全球视野,密切关注食品产业发展趋势,跟踪科技创新前沿技术,推广最新科研成果,宣传科学营养健康理念,弘扬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引导食品安全舆论正确导向。

互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媒体报道方式和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推动了媒介传播技术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杂志社紧跟时代要求,大力发展运营网络和新媒体,与传统纸媒期刊相互融合、交相辉映,多元化发展,成功构建新型内容产品体系,不断提升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食品杂志社各期刊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当前,期刊行业和食品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和挑战。在科技期刊建设方面,特别是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方面,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劣势,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文化自信,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大力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面对资源、能源及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形势,全球食品产业已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驱动全球食品产业向全营养、高科技、智能化和低碳化方向快速发展。面对当前复杂考验与难得机遇,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奋发进取、精益求精,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倡饮食文化之髓、扬文化自信之魂,以工匠精神专注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集群和食品传媒平台,为提升我国食品科学学科发展水平,推动我国现代食品产业不断进步贡献力量。

                                                                                                                                                            赵   燕  教授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