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在食品领域国际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IF = 11.077)在线发表题为“Blocking and degradation of aflatoxins by cold plasma treatments: 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的综述,系统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处理在黄曲霉毒素防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
据统计,由于霉菌毒素的污染,世界上约25%的粮食是不可食用的,其中黄曲霉毒素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给食品工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黄曲霉毒素具有免疫毒性、致癌性和诱变性,是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因此,开展黄曲霉毒素净化新技术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是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低成本的特点,近年来在微生物灭活和霉菌毒素去污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首先对黄曲霉毒素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进行简要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黄曲霉毒素的阻断作用,即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产黄曲霉毒素真菌的灭菌作用,并讨论了相关的灭菌机制和应用。紧接着详细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作用,即通过将黄曲霉毒素降解成毒性较低的产物来实现,虽然在黄曲霉毒素感染之前可以采取许多方法策略,但并非总能达到绝对的净化,因此,解毒措施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此外,通过与黄曲霉毒素的传统阻断、降解方法进行比较,突出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优势。最后讨论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局限性和挑战。本综述有望为食品工业早期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大规模去污染黄曲霉毒素提供有用的信息。
孙大文 院士
孙大文(Da-Wen Sun)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Royal Irish Academy)院士,波兰科学院(Polska Akademia Nauk)外籍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iAABE)院士,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食品冷冻冷链和食品新型物理加工。2015年至2019年连续五年荣获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称号(SCI H指数 = 102,SCOPUS H指数 = 106,Google Scholar H指数 = 120)。获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文章《Blocking and degradation of aflatoxins by cold plasma treatments: 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于《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21年3月在线出版。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