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物过敏现象的日益普遍,其已成为工业化国家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食物蛋白致敏机理的相关 研究大多借助于两大类小鼠模型,即口服致敏模型和局部或皮肤致敏模型。然而,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选 择合适的模型进行研究却鲜有人关注。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对虾原肌球蛋白口服灌胃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 途径对BALB/c小鼠致敏性的影响,寻求最佳给药方式,以便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并在分子及免疫水平研究其致 敏机理,从而为食物过敏原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研究食物过敏原致敏机制以及预防治疗食物 过敏提供重要的模型依据。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组胺以及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2型细胞因子含量均高于口服灌胃小鼠,其致敏性更好。此外,口服灌胃小鼠血 清特异性IgG2a、干扰素-γ、调节性T细胞水平增加,表明虽有黏膜佐剂作用,但口服给药仍可能使小鼠产生口服免 疫耐受,从而降低对虾原肌球蛋白对其的致敏性。本研究表明,腹腔注射原肌球蛋白比口服灌胃更易使小鼠致敏, 其Th1/Th2平衡被打破,Th2反应占据优势,更适合用于构建食物致敏动物模型。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