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
—— 中国食品杂志社
期刊集群
益生菌补充改善吡嗪酰胺致大鼠肝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的效果
来源:食品科学网 阅读量: 107 发表时间: 2019-09-26
作者: 李园园,郝海波,刘加洪,葛 冰,马爱国
关键词: 吡嗪酰胺|益生菌|肝损伤|肠道菌群
摘要:

目的:吡嗪酰胺作为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可引起患者肝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本研究拟探讨益生菌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S))补充对吡嗪酰胺致大鼠肝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方法:将40 只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吡嗪酰胺组(L0组)、低剂量LcS组(L1组)、高剂 量LcS组(L2组)。L0组、L1组和L2组均给予吡嗪酰胺处理,以建立肝损伤模型;L0为阳性(药物肝损伤)组; L1组和L2组大鼠每天分别给予10、20 mL/(kg·d)LcS(108 CFU/mL)灌胃,持续10 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速率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大鼠粪便中 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16S rDNA V3可变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经吡嗪酰胺处理10 周后,L0组大鼠 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显示肝细胞中度水肿,出现明显的气球样变,肝索结构消失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病理学 评分达到3.20 分,血清ALT及AST水平分别升高到95.90 U/L和188.60 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3.90 U/L和 139.20 U/L,说明肝损伤造模成功。经过不同剂量的LcS干预10 周后,大鼠肝小叶结构均较L0组得到明显改善,病 理学评分、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降低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实验菌株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大鼠经过不同分组及干预 时间的延长,3 种代表菌株在组间及组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从分组来看,高剂量LcS组大鼠在干预第6周末及干预 第10周末,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量均较L0组明显升高,大肠杆菌的量明显降低(P<0.05);从干预时间来看, 高剂量LcS组大鼠在干预第10周末,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量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分别达到干预前的1.18 倍和 1.03 倍。结论:LcS对吡嗪酰胺诱导的肝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 加,效果更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cS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