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定点随机突变技术,提高天冬氨酸代谢途径中首个关键限速酶天冬氨酸激酶(aspartate kinase,AK)的催化活力,减弱或解除代谢产物对其协同反馈抑制,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等软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机制进行分析。首先选择ATP附近关键残基位点,在前期T379N/A380C/G171I突变株的基础上进行突变株构建,然后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酶活力显著提高的突变株T379N/A380C/G171I/S227D。动力学分析显示,Vmax值增至242.05 U/(mg·min),较T379N/A380C/G171I突变株(187.88 U/(mg·min))提高到1.28 倍,较野生型(wild type,WT)AK(3.01 U/(mg·min))提高到80.41 倍;Km值减小为1.35 mmol/L,底物亲和力增大。最后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突变后体系状态稳定,与ATP的氢键占有率增加,与底物的结合稳定性增强,有利于催化反应进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突变株T379N/A380C/G171I/S227D的最适反应温度增至30 ℃,较WT和T379N/A380C/G171I分别提高5 ℃和2 ℃;最适pH值为8.5,较T379N/A380C/G171I(pH 9.0)减小0.5;半衰期为3.9 h,较T379N/A380C/G171I延长0.8 h;且在不同浓度抑制剂Lys、Thr和Met以及Lys+Thr、Lys+Met、Thr+Met和Lys+Thr+Met不同组合存在情况下,该突变株表现出明显的激活作用,抑制效果减弱显著,激活作用最高143.35%。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