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
—— 中国食品杂志社
期刊集群
“金花”菌的鉴定及接种发酵六堡茶的品质变化
来源:导入 阅读量: 152 发表时间: 2024-02-20
作者: 吴新惠, 杜金杰, 刘晓纯, 廖楷滨, 覃玉娜, 张瑜容, 张灵枝, 龙志荣, 邱瑞瑾
关键词: 六堡茶;金花菌;固态发酵;主成分分析
摘要:

从六堡茶渥堆茶样中分离得到4 株“金花”菌,将其分别命名为LB-22、LB-32、LB-35和LB-55。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光学显微镜结构特征和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比对分析,结合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4 株“金花”菌分别鉴定为芒果青霉(Penicillium manginii)、赤曲霉(Aspergillus ruber)、间型曲霉(A. intermedius)和阿姆斯特丹曲霉(A. amstelodami)。以苍梧群体种六堡毛茶为原料,将4 株“金花”菌接种至灭菌六堡毛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讨4 株“金花”菌对发酵后的六堡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金花”菌发酵,六堡茶滋味由浓强转变为醇厚,香气由毛火气变成陈香、木质香和菌花香,汤色由黄绿明亮变为红浓明亮。PCA和聚类分析显示了4 株“金花”菌发酵处理组和对照组(未接种“金花”菌,CK)具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LB-22、LB-32、LB-35、LB-55发酵组的总黄酮、总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儿茶素类(表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总儿茶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各发酵组的茶褐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为“金花”菌在六堡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可为金花六堡茶产业化研究、产品定向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