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葵花籽油中的天然色素和挥发性组分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精炼工艺阶段的变化规律。首先建立并优化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色素的高通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其主要组成并检测在精炼阶段(毛油、脱酸油、脱蜡油、脱色油、脱臭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葵花籽毛油样品中类胡萝卜色素中的叶黄素含量最高(1.44 μg/g),其次是β-胡萝卜素(0.55 μg/g)和玉米黄质(0.51 μg/g),番茄红素未检测出;黄酮类色素中漆黄素的含量最高(2.60 μg/g),其次是山柰酚(2.06 μg/g)、槲皮素(2.00 μg/g)、异槲皮苷(1.58 μg/g)和木犀草素(1.21 μg/g)。此外,脱色工序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较大,而脱酸工序对黄酮类色素影响较大。葵花籽油中一共鉴定出264 种挥发性物质,以萜烯类和醛类为主,脱臭工艺对葵花籽油中的挥发性组分具有较大的影响,萜烯类、醛类、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减少了99.27%、81.10%、94.75%。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实验结果显示,精炼工艺降低了葵花籽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这可能是精炼过程中油中天然色素的损失造成的。本研究鉴定了葵花籽油中天然色素的组成并发现了其在精炼工艺中的变化规律,可为优化葵花籽油脂精炼工艺、提升食用油品质和营养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