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系统预测灵芝中具有潜在抗抑郁功效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与通路,并构建抑郁小鼠模型验证灵芝活性成分的抗抑郁功效与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平台构建“灵芝-活性成分-交集靶点-抑郁”网络,从灵芝中筛选出赤芝酮A、赤芝酸Q甲酯和啤酒甾醇等19 个活性成分,以及AKT1、ESR1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122 个抗抑郁作用的靶点;核心活性成分可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通路、神经退行性变-多种疾病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发挥抗抑郁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灵芝核心活性成分赤芝酮A、赤芝酸Q甲酯和啤酒甾醇与关键靶蛋白的结合能均≤-7.0 kcal/mol,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赤芝酮A可能具有潜在的抗抑郁效果。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灵芝核心活性成分赤芝酮A可显著改善抑郁小鼠的行为异常、减轻脑组织神经元形态损伤,下调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并且显著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肿瘤坏死因子-α、IL-6、IL-1β与IL-17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灵芝抗抑郁的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为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