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蔗糖月桂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细胞膜的损伤机制。首先采用二倍稀释法考察了蔗糖月桂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用平板计数法绘制了时间-杀菌曲线;通过DiSC3(5)探针标记荧光分光光度法考察了蔗糖月桂酸酯对菌体细胞膜电势差的影响,使用荧光显微镜结合流式细胞术研究了菌体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大分子物质的泄漏情况,使用PBFI钾离子探针测定了胞内钾离子泄漏量,最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蔗糖月桂酸酯处理前后菌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蔗糖月桂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312 5 mg/mL;经蔗糖月桂酸酯作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对照组相比,DiSC3(5)探针的荧光强度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大;PI探针对菌体的沾染率增加,MIC处理30 min菌体PI沾染率达到84.7%;26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但增大量较小;蔗糖月桂酸酯会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钾离子泄漏,且泄漏量与添加的蔗糖月桂酸酯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经MIC蔗糖月桂酸酯作用1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体表面变粗糙,边缘模糊。结论:蔗糖月桂酸酯可以通过破坏细胞膜渗透性消散细胞膜电势,从而导致胞内物质发生轻微泄漏,最终达到抑菌作用,本研究可为多功能性糖酯抑菌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