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铜藻多酚粗提液,并研究纯化后铜藻多酚的体外抗炎和降血糖活性。利用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结果发现,铜藻多酚降低炎症介质NO含量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0 μg/mL。与模型组相比,30 μg/mL的铜藻多酚溶液可使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β 3 种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对炎症因子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但是对炎症因子IL-1β蛋白表达水平抑制作用不显著,铜藻多酚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铜藻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为5.96 μg/mL,根据双倒数曲线发现铜藻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常数Kic值为0.06 μg/mL,非竞争性抑制常数Kiu值为6.68 μg/mL,说明铜藻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是非竞争性大于竞争性的混合可逆性抑制。以上结果表明铜藻多酚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降血糖活性,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原料,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