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株高产酶和降解生物胺能力强的耐盐菌株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 7MR-3作为发酵剂生产低盐鱼露,研究接种发酵对低盐鱼露发酵过程中pH值、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 nitrogen,AAN)、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等理化特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风味物质生成的影响。接种发酵能够提高低盐鱼露中AAN的质量浓度,发酵3 个月可达0.65 g/100 mL,高于自然发酵鱼露(0.60 g/100 mL);显著抑制尸胺、组胺、精胺和腐胺的生成,其含量在发酵末期较自然发酵鱼露分别下降了20.29%、39.23%、32.04%和18.74%。16S rRNA细菌群落分析表明,接种发酵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且接种和未接种S. nepalensis 7MR-3的低盐发酵鱼露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气相色谱-质谱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测到的118 种挥发性成分中,不接种和接种发酵低盐鱼露3 个阶段的差异风味物质分别有16 种和19 种。进一步构建相关性网络图结果发现,低盐接种发酵鱼露中这些关键的风味物质主要由嗜盐海芽孢杆菌属、冷杆菌属、厌氧球菌属、四联球菌属、拟杆菌属、葡萄球菌属、棒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产生,且葡萄球菌属与3-甲基丁酸、苯乙醇、苄基甲基酮、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在低盐鱼露风味物质的产生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S. nepalensis 7MR-3可作为鱼露工业化生产的基础微生物发酵剂,用以改善低盐快速发酵鱼露的风味和安全品质。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