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肌少-骨质疏松症(osteosarcopenia,OS)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退行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进行性骨骼肌质量减少与骨密度降低的协同恶化,会显著增加跌倒骨折风险及全因死亡率。衰老进程中的激素紊乱、慢性炎症及机械应力缺失通过影响肌肉因子与骨源性因子分泌和肌-骨交互作用,共同导致肌骨代谢失衡。运动和营养干预是防治OS的有效策略。其中,有氧运动能够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以及Wnt1/β-catenin等信号从而延缓肌肉衰老、增加骨密度;抗阻运动则可调控Fos/Fos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从而改善维持骨代谢稳态,并促进肌肉蛋白合成。而新型运动模式如全身振动训练和血流限制训练可调控AMPK/UNC-51样激酶1、叉头盒蛋白O/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IGF-1/生长激素等通路,起到促进肌肉生成及骨矿化的效益。营养干预策略显示,蛋白质及其衍生物(如肌酸)通过mTORC1信号通路促进肌肉合成;VD3通过类视黄醇X受体/VD受体轴调控骨代谢平衡;钙剂与益生菌则通过调节“肠-骨轴”发挥抗炎和促骨形成作用。本研究系统阐述了运动与营养干预在调控肌-骨代谢中的协同作用机制,旨在为OS的个性化防治和精准营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案。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