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
—— 中国食品杂志社
期刊集群
3种不同产地腊肉的理化性质及挥发性化合物的比较分析
来源:导入 阅读量: 1 发表时间: 2025-10-23
作者: 陈雅灵,谢家喜,王海滨,彭利娟,王柳清,周畅荣,李佳剑,罗忠英
关键词: 酱腌腊肉;烟熏腊肉;风味;挥发性化合物;理化性质
摘要:

为深入了解腊肉产品特性、优化生产工艺,对比分析3 种不同产地(应城、绍兴、四川)酱腌腊肉和烟熏腊肉的理化性质及挥发性化合物。理化性质测定结果显示,酱腌腊肉和烟熏腊肉pH值、氯化物含量、亮度值和黄度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剪切力、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差异不显著。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绍兴酱腌腊肉总体可接受度最高。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烟熏腊肉的咸味、苦味回味和涩味回味均高于酱腌腊肉,但鲜味较低。电子鼻分析将样品分为3 个独立区域,有效区分了不同腊肉的气味特征。在挥发性化合物分析方面,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共检出54 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5 种)、酯类(11 种)、醇类(9 种)、酮类(8 种)、烷烃类(5 种)、酸类(1 种)、醚类(1 种)及其他化合物(4 种),其中应城酱腌腊肉、绍兴酱腌腊肉、四川烟熏腊肉分别鉴定出24、28、44 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检出48 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6 种)、醇类(3 种)、烃类(12 种)、酸类(1 种)、酮类(6 种)、酯类(4 种)、酚类(10 种)、醌类(1 种)及其他化合物(5 种),其中应城酱腌腊肉、绍兴酱腌腊肉、四川烟熏腊肉分别鉴定出13、12、29 种挥发性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2 种检测方法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合物有3 种(庚醛、苯乙醛、2-乙酰基呋喃),且烟熏腊肉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均多于酱腌腊肉。研究表明,酱腌腊肉与烟熏腊肉在理化性质和风味特征上的差异可能与原料、加工工艺和配方等因素有关。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