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对两组不同粮糟比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及代谢特性进行分析,以探究不同配糟量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ZH组(粮糟比1∶5)酒醅的真菌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与分布均匀性均显著低于ZL组(粮糟比1∶4),两组酒醅的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上,随着配糟量的增加,Lactobacillus成为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标志性微生物的演替速度减缓,Kazachstania成为真菌群落标志性微生物的演替速度加快。Thermomyces、Saccharomycopsis、Hanseniaspora真菌属是ZL组酒醅中的生物标志物,Kazachstania、Wallemia真菌属是ZH组酒醅中的生物标志物。零模型分析表明,ZL和ZH组酒醅微生物群落组装均以随机过程为主,但增加配糟量可使确定性过程占比上升。与ZL组酒醅相比,ZH组酒醅中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提高,咖啡酸、香草酸、4-乙烯基苯酚、苯乙酸、4-羟基苯甲酸、硬脂酸乙酯、1,2,3-丁三醇等风味物质在ZH组酒醅中含量显著增加。本研究揭示了不同配糟量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的影响,为提高产品质量与风格稳定性、推动行业标准化与智能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