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聚电解质自组装原理,利用黑木耳多糖酸性片段(acidic polysaccharide fragments from Auricularia auricula,AAP)和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PLL)将松多酚(pine polyphenols from Pinus koraiensis,PPH)包裹为微粒以防止胃环境对多酚类化合物结构的破坏,并且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通过分析AAP、PLL和PPH的质量浓度3 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PPH微粒包埋率的影响,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优化后PPH微粒的形貌,并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检测多酚释放率。结果显示响应面回归方程拟合性良好,AAP、PLL和PPH的质量浓度对响应值均有显著影响。在AAP质量浓度为900 μg/mL、PPH质量浓度为110 μg/mL以及PLL质量浓度为30 μg/mL的条件下,PPH微粒的包埋率为(86.57±1.07)%,载药量为(24.03±0.81)%。扫描电镜观察表明PPH微粒的直径为200~500 nm,其在模拟胃环境中释放缓慢而在模拟肠道环境中释放迅速。本研究中PPH微粒包埋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较低,说明本研究方法是一种适合PPH微粒制备的方法,并且优化后的PPH微粒可以降低胃环境对PPH的降解。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