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
—— 中国食品杂志社
资讯动态
生态赋能 产业焕新 黔菜与梵净抹茶惊艳京城 ——2025 北京黔菜民族文化美食荟引领食品行业新趋势
2025-11-11 13:26:15 31
字体 A+ A A-

2025 年 11 月 8 日,北京新云南皇冠酒店香气氤氲、民族风情浓郁。由北京黔菜协会与北京铜仁企业商会联合主办的 “2025 北京黔菜民族文化美食荟 —— 梵净山珍之夜暨‘梵净抹茶’北京宣传推介活动” 圆满落幕。这场集生态食品展示、产业创新发布、区域合作签约于一体的行业盛会,不仅让首都市民领略了贵州铜仁的饮食文化魅力,更向食品行业呈现了生态农产品产业化、传统美食标准化、区域品牌市场化的成功实践。

生态筑基:梵净山珍诠释健康食品新内涵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97%的核心区植被覆盖率孕育了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业资源。活动现场,“梵净山珍”农特产品专区成为焦点:源自高山生态茶园的梵净抹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铜仁花生米、高原生态酸菜炒魔芋等优质食材,凭借 “零污染、高营养、原生态” 的核心优势,赢得行业专家与经销商的高度关注。

铜仁市依托梵净山生态禀赋,构建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其推出的“梵净山珍”系列产品,严格遵循绿色农业标准,完美契合当下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活动期间,50余家贵州参展商现场展卖,15万元消费券带动近40万元销售额,印证了生态食品在一线城市的广阔市场空间。石阡县同步推介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展现了贵州特色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成果。

产业创新:抹茶与黔菜的双向赋能之路

本次活动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抹茶之都”铜仁的产业创新实践。据铜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招商服务中心介绍,目前梵净抹茶核心基地达10万亩,年产抹茶超 2000吨,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产品出口50余个国家和地区。活动现场首发的抹茶精酿啤酒,将传统茶产业与现代消费潮流深度融合,成为产业跨界创新的典范。

在黔菜产业化方面,北京黔菜协会发布《贵州烙锅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宣布启动北京贵州烙锅、安顺夺夺粉团体标准立项,标志着黔菜正式迈入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通过建立统一的食材选择、烹饪工艺、安全管控标准,让黔菜从地方风味走向标准化产业,是我们的核心目标。”北京黔菜协会会长、贵凤凰连锁餐饮品牌创始人陶婷婷表示,标准化建设将为黔菜规模化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政企联动:搭建区域食品产业合作新桥梁

活动得到北京市商务局、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等多部门支持,近600名行业精英、机构代表及媒体人士齐聚一堂。铜仁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与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中国食品报社、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等六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起京铜两地食品产业长效合作机制。

创新设立的 “北京铜仁文旅推荐官”“北京铜仁抹茶推荐官” 制度,为区域食品品牌推广探索了新模式。铜仁市副市长李俊宏表示:“我们期待以食品为媒,推动两地在农业种植、食品加工、文旅融合等领域深度合作,让梵净山的生态馈赠惠及更多消费者。”

文化铸魂:非遗美食彰显品牌独特魅力

当晚的黔菜民族长桌盛宴,成为非遗美食的集中展示舞台。非遗酸汤鱼的酸辣鲜香、恋爱豆腐果的外酥里嫩、安顺夺夺粉的浓郁醇厚,10 余种非遗美食与特色小吃,将苗族、水族等多民族饮食文化融入席间。搭配东方歌舞团演绎的《贵州放歌》《登上梵净山》等民族歌舞,让与会者在品鉴美味的同时,感受饮食背后的文化底蕴。

行业启示:生态食品产业化的 “铜仁样本”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食品行业提供了多重启示:其一,坚守生态底色是特色食品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铜仁依托梵净山生态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从 “土特产品” 到 “高端商品” 的价值跃升;其二,创新驱动是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抹茶精酿、黔菜标准化等实践,为行业跨界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其三,区域协作是品牌拓展的有效载体,京铜两地的资源互补与渠道对接,为地方特色食品走向全国市场搭建了重要平台。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生态、健康、文化赋能的食品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铜仁以梵净抹茶和黔菜为支点,构建的 “生态 + 产业 + 文化” 发展模式,不仅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动能,更将为中国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