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制作的202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CSCD-JCR)的数据已经正式发布在CSCD官网http://sciencechina.cn/。依据各项指标数据显示,《食品科学》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H指数在12 种CSCD收录的食品类中英文期刊中排名第一。《食品科学》影响因子由2021年的1.1006上升至2022年的1.3134,增幅为19.3%。
2023年10月26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编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3版》正式发布。延续了前几年的好成绩,2023年《食品科学》的影响力指数(CI)在全国“食品科学技术”学科54 种学术期刊中排名依旧蝉联第一,各项影响因子(JIF)等指数均持续稳步。年报数据显示,《食品科学》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由2022年的2.492上升到2.935,复合影响因子由2022年的3.472上升至3.894,其余各项指数也有明显提升,且均在本学科全国54 种期刊排序位居第一。数据再一次证明了《食品科学》在食品科技期刊领域领先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2023年9月20日,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3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显示《食品科学》核心影响因子由2022年的2.035稳步提高到2.527,再创历史新高。《食品科学》杂志在28本食品科学技术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继续保持第一。总被引频次在2151 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然科学)中排名第4位,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20位,远超过其他同类期刊。具体相关指标如下:
同时,发布会正式公布了“2022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食品科学》连续21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依然是食品类科技期刊惟一一本获此殊荣的期刊。《食品科学》连续6届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会上公布了“2022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食品科学》共有18篇文章被评为2022年度F5000论文,名单如下:
01、郝杰;姜洁;余建龙;路勇;毛婷;孙晓冬;杨丽梅.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2017, 38(12): 266-272.
02、刘丙花; 孙锐; 王开芳; 舒秀阁; 孙蕾. 不同蓝莓品种果实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2019, 40(1): 70-76.
03、程宏桢; 蔡志鹏; 王静; 沈勇根; 卢剑青; 李晓明; 刘馥源; 徐弦; 安兆祥. 基于GC-MS、GC-O和电子鼻技术评价百香果酒香气特征, 2021, 42(6): 256-264.
04、马腾臻; 宫鹏飞; 史 肖; 牛见明; 王春霞; 翟文娟; 张 波; 韩舜愈. 红枣发酵酒香气成分分析及感官品质评价, 2021, 42(4): 247-253.
05、张 涵; 鲁周民; 王锦涛; 郭 旭. 4种主要柑橘类香气成分比较,2017, 38(4): 192-196.
06、张铭铭; 尹洪旭; 邓余良; 姚月凤; 江用文; 滑金杰; 袁海波; 杨艳芹. 基于HS-SPME/GC×GC-TOFMS/OAV不同栗香特征绿茶关键香气组分分析, 2020, 41(2): 244-252.
07、张卓睿; 毛迪锐; 高 晗; 魏青青; 蔡 冲. 蓝莓花青素对小鼠抗疲劳及体内抗氧化作用, 2017, 38(21): 207-211.
08、邱现创; 赵宁; 李晨; 王景雪. 铁皮石斛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18, 39(2): 273-280.
09、宋东筱; 任正楠; 潘礼龙; 孙嘉. 一种基于BALB/c背景由膳食麸质引起的乳糜泻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 2022, 43(21): 117-125.
10、宋光春; 程 楠; 黄荟娴; 张俊杰; 贺晓云; 刘清亮; 罗云波; 黄昆仑. 单原子纳米酶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2022, 43(11): 186-196.
11、马宇; 黄永光. 清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组分及香气特征, 2019, 40(20): 241-248
12、陆 俊; 敦惠瑜; 向孝哲; 富春亚; 莫凯迪; 曾 献.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6种黑色食品抗氧化成分及其活性的影响, 2018, 39(5): 47-56.
13、王馨雨; 王蓉蓉; 王 婷; 杨绿竹; 刘 洁; 黎 欢; 张 群; 单 杨; 丁胜华. 不同品种百合内外鳞片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2020, 41(12): 211-220.
14、吴莹莹; 鲍大鹏; 王瑞娟; 陈洪雨; 王红梅. 6种市售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营养评价, 2018, 39(10): 263-268.
15、邱 娟; 沈建东; 翁 凌; 张凌晶; 刘光明; 曹敏杰. 利用牡蛎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2017, 38(16): 165-172.
16、荆瑞勇; 卫佳琪; 王丽艳; 宋维民; 郑桂萍; 郭永.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水稻品种品质综合评价, 2020, 41(24): 179-184.
17、刘登勇; 赵志南; 吴金城; 邹玉峰; 王 逍; 李明. 基于SPME-GC-MS分析熏制材料对熏鸡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2019, 40(24): 220-227.
18、谢 恬; 王 丹; 马明娟; 陈海涛; 孙宝国; 张 宁; 张玉玉. OAV和GC-O-MS法分析五香驴肉风味活性物质, 2018, 39(8): 123-128.
证书如下: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提高其整体水平,更好地宣传和利用我国的优秀学术成果,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遴选优秀学术论文,建设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F5000)”,集中对外展示和交流我国的优秀学术论文。该项目通过定量分析遴选和同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择优选取各学科前1%高被引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后者提供F5000论文在Web of Science中(SCI论文)被引情况及其引用链接。未来,F5000将进入科睿唯安的Incites评价数据库系统平台,成为Web of Science的一部分。
《食品科学》编辑部全体同仁在此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帮助我刊的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及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