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是我国特有茶类,因其独特的品质风味和调节糖代谢、脂质代谢等功效,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早期,茶叶受产地限制,为方便仓储和运输,南方茶叶产区将散茶蒸压、筑制成捆包形式运往边区。黑茶香气研究主要聚焦于渥堆、发花、陈化工艺等方面,关于紧压工艺对成品黑茶品质的作用研究较少,压制后的成品黑茶与未压制原料茶的品质差异尚不清楚。
湖南农业大学的杨丽玲、陈金华和李适*等人以4 种不同压制方式的湖南紧压黑茶及未压制的同批次原料茶(天尖原料茶及成品天尖茶(一级茶)、花砖原料茶及成品花砖茶(二级茶)、茯砖原料茶及成品机制茯砖茶(三、四级拼配茶)、千两原料茶及成品千两茶(二、三级))作为研究材料,经过4 a的统一仓储陈放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样本的挥发性香气,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香气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方法对茶样冲泡后的香气进行描述分析,以探明紧压黑茶和原料茶的香气组成特点和差异,以期为进一步丰富黑茶品质化学提供理论参考。
1 原料茶和紧压型黑茶感官品质特征分析
如表1所示,4种不同嫩度、不同蒸压方法制作的成品黑茶香气特征明显,各成品茶与原料茶差异较大。蒸压筑篓后的成品天尖茶较原茶松烟香明显变淡,茶香更浓郁、纯正;花砖原料茶陈放4 a后粗青气缓慢消退,显露出陈化后的淡樟木香,压制后的成品花砖茶香气较原料散茶浓度更高,更聚集、纯正,带有陈化后的甜杏仁香;茯砖原料茶香气转化与花砖原料茶相似,仍带蓼叶粗青气,但经过压制、发花工艺后香气显露出浓郁的 “菌花香”,粗青气不明显;千两原料茶仍带有新茶的部分酸气,但程度有所减弱,成品千两茶嗅闻不到酸 气,香气纯正,带有陈化后产生的樟木香。总体而言,原料茶经过蒸压、干燥(烘房干燥或晾制)后制成的成品紧压茶香气中的松烟香和粗、青、酸等杂异气较原料茶明显减弱,紧压茶香气浓度更高、更持久,陈纯感明显优于原料茶。
2 原料茶和紧压型黑茶挥发性香气成分组成分析
对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制成热图(图1),结果发现4类紧压型黑茶样品中显著上调的挥发性成分有12种,分别为苯乙醇(花香属性)、苯甲醇(花果香)、(±)-反式橙花醇(花香属性)、石竹烯(木香属性)、3-十三烷酮(坚果和药草香)、α,β-二氢-β-紫罗兰酮(甜木香属性)、六氢法尼基丙酮、环己基酮、己二酸乙酯(果香)、(E,E)-2,4-庚二烯醛(清香)、藏红花醛(花香属性)、丁基羟基甲苯(木香)。15种挥发性成分在4 类紧压样品中显著下调,包括(Z)-4-庚烯醛(青草气属性)、 乙缩醛(烘烤焙烧属性)、(Z,Z)-2,4-庚二烯醛 (青气)、β-半环柠檬醛(果香属性)、(Z,Z)-2,4-壬二烯醛(青草气)、2,3,5,6-四甲基吡嗪(美拉德反应产物)、1 -辛烯-3-醇(刺激青味、蘑菇泥土气)、醋酸 、己酸、辛酸、壬酸(腐臭味)、正癸酸 、十二烷酸、(Z)- 4 -庚-1-醇、2,6 -二甲基环己醇(风霉味)。
3 原料茶和紧压型黑茶特征性香气物质分析
如图3A所示,该模型的R2X=0.560,R2Y=0.998,Q2 =0.996;然后对建立的模型进行200 次的置换检验(图3B),结果显示散布回归线与垂直轴的截距小于零(Q2 =-0.654),说明OPLS-DA模型具有较好的验证效果。
讨 论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