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冷藏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在低温冷藏过程中品质劣变与代谢物质变化之间的关系。选取冷藏0、9、18 d大黄鱼,利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并筛选与品质劣变相关的关键差异代谢物,分析其参与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大黄鱼肌肉中氨基酸、糖类和核苷酸类等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途径,包括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关键差异代谢物包括脯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蛋氨酸、酪氨酸、缬氨酸、鸟苷、尿嘧啶、核糖、胸苷、黄嘌呤、5’-肌苷酸。氨基酸的降解和生物胺的生成与大黄鱼新鲜度下降和货架期缩短密切相关,而核苷酸类物质的降解与大黄鱼口感下降相关。
2023年第37卷 2022年第36卷 2021年第35卷 2020年第34卷 2019年第33卷 2018年第32卷 2017年第31卷 2016年第30卷 2015年第29卷 2014年第28卷 2013年第27卷 2012年第26卷 2011年第25卷 2010年第24卷 2009年第23卷 2008年第22卷 2007年第21卷 2006年第20卷 2005年第19卷 2004年第18卷 2003年第17卷 2002年第16卷 2001年第15卷 2000年第14卷 1999年第13卷 1998年第12卷 1997年第11卷 1996年第10卷 1995年第09卷 1994年第08卷 1993年第07卷 1992年第06卷 1991年第05卷 1990年第04卷 1989年第03卷 1988年第02卷 1987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