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不同粒径超微红茶粉体冷藏特性及降脂功效,本实验以粒径26.116 μm(约600 目)、9.612 μm(约1 600 目)和4.338 μm(约3 600 目)超微红茶粉体为对象,研究其在4 ℃下冷藏180 d后理化特性和体外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能力,以及这3 种粒径超微红茶粉体对肥胖大鼠体质量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600 目超微红茶粉体冷藏后茶多酚(18.17%)和茶红素(11.82%)质量分数显著高于1 600 目(分别为17.36%和10.76%)和3 600 目(分别为16.93%和10.42%)超微红茶粉体(P<0.05),茶褐素质量分数(3.96%)显著低于1 600 目(4.67%)和3 600 目(4.89%)超微红茶粉体(P<0.05);3 种粒径超微红茶粉体能明显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半抑制浓度为560.672~591.521 μg/mL),且灌胃35 d后,与肥胖大鼠相比,体质量(392.5~396.3 g)及血清总胆固醇(1.756~2.052 mmol/L)、甘油三酯(3.611~4.30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04~3.097 mmol/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68~1.456 mmol/L)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但各粒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600~3 600 目超微红茶粉体粒径越大越有助于冷藏中原始化学成分的保留,且对肥胖大鼠降脂功效差异较小。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