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的香软稻米与普通稻米的代谢物及差异,共检测到1 988 种小分子代谢物。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发现,稻米品种和生长期均对稻米中的代谢组影响显著,但稻米品种引起的差异大于生长期引起的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对比对照米,香软米中代谢物以上调变化为主,在灌浆期差异尤为显著(812 种差异代谢物,其中670 种上调),成熟期差异缩小但仍显著(569 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3 种上调)。显著差异代谢物集中于萜类、黄酮类和脂质,其中萜类和脂质物质的上调可能与香软稻米的独特香气相关,黄酮类化合物的上调与其抗氧化能力和多种生理活性相关。对不同品种稻米中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发现,成熟期类黄酮生物合成、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戊糖磷酸途径和二萜类生物合成7 条通路显著富集,而灌浆期未发现显著富集通路。本研究解析了盐碱地栽培香软稻米在初级和次级代谢物(尤其是萜类、黄酮类和脂质)积累上的优势,为其香气形成和营养功能提供了代谢组依据。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