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解析大蒜胞外囊泡(garlic-derived extracellular nanovesicles,GENs)的活性成分并探究其对小鼠结肠炎的作用。方法:采用超速离心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蒜汁中分离纯化GENs,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对GENs进行脂质分析和蛋白质组学分析;采用RNA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小RNA(microRNA,miRNA)序列鉴定和靶基因预测分析。构建Caco-2单层肠上皮细胞模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通过荧光光谱测定细胞渗透表观系数;采用试剂盒法测定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质量浓度。C57BL/6J小鼠口服给予GENs(20、100、500 mg/(kg mb·d)),评估GENs的毒性,同时考察GENs对质量分数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和结肠长度的影响;采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结肠组织切片进行染色;采用ELISA和试剂盒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L-6、IFN-γ、TNF-α和NO的水平。结果:GENs为纳米级杯状囊泡,含有26 种脂质、62 种蛋白质和317 种miRNA,脂质中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含量最高,预测出5 种miRNAs可靶向编码人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GENs能显著减轻LPS引起Caco-2单层细胞的损伤,抑制NO的产生,调节细胞因子IL-6、IFN-γ、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体内实验表明,各剂量范围内GENs无毒性;当GENs剂量为100 mg/(kg mb·d)时能显著降低小鼠DAI评分(P<0.05),改善DSS引起的结肠缩短和病理损伤,下调DSS引起的血清中IL-6、IFN-γ及NO水平升高。结论:GENs可能通过磷脂酰胆碱和特定miRNA共同作用,保护肠道屏障损伤,调节炎性介质分泌水平,抑制细胞内炎症反应,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