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抑制口腔致病菌能力强、安全性高、口腔定植能力强的乳酸菌。首先,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从实验室乳酸菌菌种资源库中筛选抑制变异链球菌和戈氏链球菌的菌株,对抑菌性较高的28 株乳酸菌菌株进行了溶血性评价,结果显示7 株菌株呈现α-溶血,21 株菌株无溶血性。通过中和处理、过氧化氢酶以及蛋白酶敏感性研究,探究无溶血性且对变异链球菌和戈氏链球菌抑菌圈直径≥10 mm的16 株乳酸菌的抑菌代谢产物,筛选出7 株抑菌能力强并有可能产生非有机酸类抑菌代谢产物的乳酸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7 株乳酸菌产酸性以及对牙齿腐蚀性均较低,除菌株JZ14-1对溶菌酶最高耐受质量浓度为1.6 mg/mL,其他6 株乳酸菌对溶菌酶最高耐受质量浓度为1.2 mg/mL,均可耐受溶菌酶。菌株HB13-2敏感的抗生素数量最多。口腔定植能力评价显示:菌株HB13-2具有最高的表面疏水性为44.00%,表面酸电荷为20.16%,表面碱电荷为49.44%,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0.283 mg/mL;菌株HB13-2具有较低的自身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良好的自聚能力,易定植于口腔。菌株HB13-2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最高抑制率为59.72%。除此以外,具有较强的与变异链球菌共聚能力,在24 h共聚能力达到67.40%。综上,菌株HB13-2抑菌活性好、安全性高、口腔定植能力强,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植杆菌,并命名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B13-2。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